酉陽:農文旅融合發展 夢里河灣換新顏
華龍網訊(通訊員 劉良玉)“今天又來了5桌游客吃飯,毛收入近3000元呢。”日前,重慶酉陽自治縣酉水河鎮河灣村“擺手山莊”老板代建超告訴筆者,近幾年來,河灣村開展農文旅融合發展,他們的生意也越來越旺了,他充滿信心。

層巒疊嶂、河海縱橫間,東西兩座青瓦木屋吊腳樓古寨掩映其間。市內外游客把這里稱為“夢里河灣”。這里是酉陽自治縣酉水河鎮河灣山寨,亦是土家族擺手舞之源、土家文化的發祥地,2023年10月,河灣山寨被評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酉水河鎮人大主席宋玥介紹,近年來,酉水河鎮黨委政府找準河灣村發展優勢,積極爭取整合各級財政政策資金,不斷推動河灣旅游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充分發揮河灣村支兩委示范帶動作用,引領村集體發展文旅產業,全力打造和美鄉村。
同時,酉水河鎮從人居環境整治入手,整合上級各部門項目資金,對破舊危房、廁所、豬圈、道路、河堤、排污、用水、用電進行了維修與改造,完善了旅游碼頭、垃圾處理場、集中圈舍等設施。
“河灣村不僅是土家文化發祥地,也是土家擺手舞的發源地,這里地處巴楚文化的結合部,巴楚文化在這里碰撞融合,如今還完整保存著一座修建于1885年的中國最大的土家擺手堂,傳承著古老巫儺古歌、游冥、觀花、跳神、儺戲等民俗,流傳著民歌山歌、抬巖歌、哭嫁歌、酉水號子、土家擺手舞、茅古斯舞、梅嫦捕獵舞等歌舞。”研究土家族歷史40余年的彭開福老先生介紹。

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河灣村走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也吸引了一批有識之士來到河灣山寨投資興業。在重慶主城打拼多年的單一,拋家棄業,帶著2000萬資金,在河灣村建設了他的“夢里河灣——土家族傳統建造藝術博物館。”單一說,他是土家族,對土家族建筑獨有情鐘,在建設過程中,全國各地專家學者多次前往考察,給予很高的評價,明年春上,整個建筑群就要全面完工了。
河灣山寨“擺手山莊”老板代建超說,他原在外地創業,收入也不菲,看到村里發展很快,他決定返鄉創業,開辦農家樂,縣鎮村三級重視河灣的發展,他有信心將自己的山莊做大做強,吸引更多的游客來山寨旅游。
河灣村堅持旅游優先發展思路,用好生態和人文優勢資源,把經濟發展與特色民居保護、民族文化傳承、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起來,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豐富旅游業態,在酉水河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全面提升景區配套設施,打造旅游精品。
河灣村黨支部書記彭明介紹,村集體經濟組織牽頭注冊了酉陽縣長潭文化旅游專業合作社,與農戶建立了連心、聯利、連責的利益共同體,并積極拓展營銷渠道,與從事研學、旅游、團建的的行業和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持續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產業。

在大力扶持農村專業合作社前提下,河灣山寨開發了蕨苔、油燜竹筍、臘制品、豆制品、竹棕編織、柚子龜等特色旅游商品,采取“實體店+電商平臺+基地”的營銷模式擴展銷售渠道,初步形成了以鄉村旅游為主導的生態產業鏈,做到家家戶戶都有增收門路。
據了解,為使河灣山寨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酉水河鎮每年舉辦一次龍舟賽、土家擺手舞大賽等賽事活動。到目前,發展培育了龍舟隊2支、歌舞隊1支。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3項、市級名錄5項、縣級名錄20項。如今,山寨處處彰顯出文化氣息,戶戶建筑顯特色,村民世代和睦相處,成為了記住鄉愁的典范。
宋玥介紹,河灣山寨遵循“在打造中保護,在保護中打造”的基本原則,加強了項目策劃包裝,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已累計整合各項資金1.5億余元,不斷完善了旅游配套基礎設施,提升景區人居環境。
“河灣村先后成功創建了國家級傳統村落、國家濕地公園、國家4A級旅游景區等“國字號”品牌。”村黨支部書記彭明說,“柚子龜”非遺產品榮獲“重慶好禮”旅游商品(文創產品)銅獎,“夢里河灣”精品民宿成功申報“酉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土家吊腳樓營造技藝”。
截至目前,河灣山寨有農家樂和民宿30余家,平均年收入30萬元,特色旅游商店12家,平均年收入15萬元,2022年游客達到22.3萬人,旅游綜合收入實現1023.1萬元,今年預計旅游綜合收入可達到1065.8萬元。2022年全村人均純收入實現14202元,今年將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