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縣觀察丨入局融圈 高質量發展看大足
“立足橋頭堡城市定位,當前大足正全力打造國際文旅名城、特色產業高地、城鄉融合示范,加快做靚文化會客廳、建強‘兩高’橋頭堡。”
昨(5)日上午,由重慶市委網信辦指導、大足區委網信辦主辦的“e鏈大足·共赴未來——高質量發展看大足”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大足區舉行。重慶市委網信辦二級巡視員、市互聯網行業黨委副書記魏春宣布活動正式啟動,并為媒體代表授旗。啟動儀式上,大足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青青在啟動儀式上向媒體和大V們推介大足。
因處于成渝相向發展的戰略腹地,大足是重慶主城都市區橋頭堡城市,面對機遇和區位優勢,大足把握發展定位,發展思路清晰。讓我們跟隨本次活動走進大足,感受大足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沿“梯”而上
秒速8米跑出企業發展“加速度”
126米的42層高樓,從底樓到頂樓只需要20秒左右,平穩運行速度達到8m/s。
在施密特電梯有限公司的電梯試驗塔,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體驗了施密特電梯的秒速8米的上升,在電梯內部感覺電梯運行得十分平穩,不到20秒的時間,已經來到了126米高的實驗塔頂層。
這樣的創新“加速度”,成果并不只是突破了高速電梯核心技術。作為一家專注于各類電梯的研產銷服一體化企業,施密特電梯堅持以創新驅動發展,不斷加大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

依托“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雙圈建設”等國家戰略,當前施密特電梯已經在四川遂寧、福建廈門、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等地建設一批標志性電梯應用場景,還積極融入以高鐵及地鐵為代表的軌道交通、老舊廠房小區和低效樓宇更新改造。2022年全年實現產值1.08億元。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施密特電梯的不斷加速騰飛,帶動了整個大足的電梯行業發展,也和川渝地區形成了互促共進的局面。
據悉,大足集聚電梯整機生產企業5家、零部件生產企業17家、研發項目2個,其中規上企業6家,施密特電梯、富士電梯均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現有產業產能全部達產后將實現年產整機4萬臺、產值100億元以上。
2022年,大足高新區成功獲批建設重慶市智能電梯產業示范園。今年1—5月聚焦相關重點項目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395億元,完成規上工業產值2.3億元。
“車”聯川渝
無人駕駛重型車“體力”“腦力”雙結合
當重型車遇上無人駕駛、氫能源等新技術,將碰撞起什么樣的火花?
在重汽專用汽車有限責任公司,這樣的精彩時時上演,今年3月,由重慶重汽專用汽車聯合國家電投啟源芯動力、伯鐳科技、特百佳動力共同打造的全國首臺無駕駛室、無人駕駛、換電礦卡——電牛Ebull在雙橋經開區正式下線面世。

超MAN的身材,方正的“腦殼”卻能玩轉無人駕駛,“大長腿”則讓礦車發揮了離地高的優勢,注入了更大的心臟——動力電池組。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產品在全國率先徹底取消駕駛室,真正實現了無人駕駛、智能管理和純電運行,為業主節省至少20萬元人力成本,并且每臺電牛每年至少能夠減少260—370kg二氧化碳排放,在保障安全和降低碳排放的同時提升了經濟效益。
不止如此,該公司研發投入比年均4%以上,新產品產值率40%以上。智能城市渣土車、智能換電城市渣土車、氫能源重卡車……一輛輛新能源專用車在大足研發成功。
大足被譽為中國重型汽車的“搖籃”,專用車產業本地配套率超過70%,建成了重慶市專用車生產基地、新能源摩托車產業園,現有企業1100余家。
今年1—5月,大足完成規上工業產值49.3億元,21個項目加快建設,累計完成投資9.86億元,招商對接新能源汽摩及零部件企業10家、達成合作意向4家,招引汽摩項目10個、正式合同額136.7億元。
“眼”觀六路
牙簽大小的攝像頭濃縮出硬核技術
小到牙簽般大小的攝像頭,還有AI美顏、人臉追蹤、防偷窺等功能。
在盛泰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看到了如牙簽般大小的攝像頭模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它由大大小小20多個元件組成,機器型號越小,就說明它對零部件要求得更加精密。
這樣的“濃縮”技術,正是盛泰光電的底氣所在。

這是一家集CCM攝像模組的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于一體的高新技術綜合型企業。產品廣泛應用于手機、平板、電腦、數碼相機、汽車、醫療以及智能家居、智慧城市、航天航空等領域。
據TSR報告顯示,2021年公司手機攝像頭模組出貨量全球排名第五,市占率6.5%。2023年目標產值35億元,截至2023年6月,營業額達16億元,完成年度目標45%。
而在大足,以盛泰光電為龍頭,集聚佳禾光電、達漢電子等光電零配件生產企業6家,手機攝像頭模組出貨量全球排名第5位、全球市場占比6.5%,筆記本電腦攝像模組出貨量國內排名第2位,主要供應華為、榮耀、華碩等企業。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才能因時而變、隨事而制。依靠著小小的攝像頭,大足做大做強光電零配件產業,并不斷延伸。
今年1—5月,大足完成規上工業產值21.9億元,松諾電子手機攝像頭馬達生產及銷售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5億元,預計年底建成投產自動化手機攝像頭馬達—VCM生產線、5G光模板自動化生產線。
“鍶”路打開
“工業味精”為經濟發展“提味增鮮”
攝像頭的制作離不開鍶的運用,而恰巧大足的鍶礦富裕。
鍶被稱為“工業味精”,可廣泛用于磁性材料、光學玻璃、IT產品、液晶顯示玻璃、電子陶瓷、新能源電池正極材料和高品質磁性材料等。
大足鍶礦已探明儲量達3807萬噸,占世界總儲量的26.7%、國內儲量的46.3%,屬亞洲第一特大礦床。據檢測,大足鍶礦平均品位在60%左右,為國內碳酸鍶生產企業首選礦石。
近水樓臺的大足,將“鍶”產業做到了極致。大足鍶鹽新材料產業園應運而生,規劃面積3.03平方公里,是2022年全市唯一新建培育化工園區。
目前,園區簽約項目4個,總投資44億元,占地460畝,預計可實現工業總產值64億元。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在現場看到園區內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據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足鍶集團鍶礦洗選廠已完成可研報告,規劃面積約40畝,設計年洗選能力20萬噸;元泰項目預計10月底完成主體及設備安裝;瑞得思達項目預計11月底完成主體及設備安裝。

大足謀劃,產業園將重點扶持鍶平臺型產業以及鍶環保、鍶光電、鍶新能源、鍶裝備、鍶養健康六個具體發展方向,讓“工業味精”鍶鹽產業,進一步為經濟發展“提味增鮮”。
這是大足緊跟全市,打造“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中的重要一環。今年一季度,大足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2.5億元、增長6.8%,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5%,兩項增速均列全市第4位。融“圈”三年來,大足區正不斷與川渝兩地的優勢產業實現相融共促。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王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