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水清岸綠“生態密碼” 重慶8條河湖入選2024年度優秀案例
2025-07-10 12:10:55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曹妤)步入棟梁河生態公園,可見碧波蕩漾,草木蔥蘢;茍溪橋水庫內,野鴨成群結隊,在清冽的水面嬉戲追逐、快樂覓食……從“濁流暗涌”到“魚翔淺底”,棟梁河的美麗蛻變得益于重慶對美麗河湖建設的有力推動。

近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公布了2024年度重慶市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名單,黔江區阿蓬江,涪陵區黎香溪,江北區、渝北區棟梁河,巴南區五布河,合川區、銅梁區小安溪,長壽區長壽湖,忠縣黃金河,云陽縣長灘河共8條河湖成功入選。截至目前,重慶已累計評選30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水清岸綠、魚鷗翔集” 的生態畫卷正加速鋪展。
跨區聯防共治 合力守護一江碧水
棟梁河是長江一級支流,上游流經渝北廣袤農村區域,河岸遭到破壞,部分河段枯水期干涸斷流;下游流經江北核心發展的港城園區、鐵山坪鎮,因城市建設和工業發展迅速,污水收集處理能力不足,導致水質長期不達標。
為守護一江碧水,江北區、渝北區生態環境局專門建立了協同聯動機制,開展聯防共治。“我們與渝北區生態環境局建立了‘兩區三機制’監督體系,通過開展交叉執法檢查、水質監測暗訪等措施,實現了由‘共治聯保’向‘共享共贏’邁進。”江北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江龍表示,此外,還建立了次級河流“河長制”,成立“河長+檢察長+警長”聯合工作專班,形成“行刑銜接+公益訴訟”閉環。
在建立聯動機制的基礎上,江北區、渝北區生態環境局強化“三水統籌”,即優化水資源管理、協同治理水環境、保護修復水生態,讓棟梁河得到系統化治理。

“比如在優化水資源管理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建成茍溪橋水庫,保障城市供水和農村人畜飲水,發揮防洪減災等作用,同時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渝北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孫良杰介紹。據統計,渝北區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升,江北區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下降率42.09%,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低于8%。
修復治理并進 “一江兩岸”煥新顏
初夏時節,走進黔江區阿蓬江國家濕地公園,花海、步道、涼亭和小微濕地和諧依偎,一幅生態美麗畫卷映入眼簾,讓人很難想到這里曾經是散亂的河灘地。
早期由于不合理開發利用,阿蓬江沿江植被減少,生態功能降低。黔江區生態環境局污染防治科科長白興袤介紹,黔江區實施“一江兩岸”綠化美化修復行動,建設生態緩沖帶、濕地修復工程40萬平方米,完成10.2公里河道綜合整治。以阿蓬江國家濕地公園和小南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為重點,建設生態涵養林、進行生態修復和清淤。
一系列舉措使得阿蓬江水生態系統得到有效恢復。大鯢、中華蚊母樹等珍稀物種在此棲息,同時,阿蓬江獲評“長江經濟帶美麗河流”。
阿蓬江是烏江第一大支流、長江二級支流,其流域不僅有國家級重要濕地,更是“中國峽谷城”生態景觀的核心載體,承載著豐富的土家、苗族文化。
黔江區大力整合阿蓬江沿線自然風光與民俗文化資源,推動濯水古鎮、小南海等景點品牌建設,依托非遺館和文化生態保護區,打造“濕地+民俗”體驗。推廣阿蓬江國家級濕地公園創建成果,推動“濕地+旅游”融合,形成“一江兩岸”鄉村旅游帶。2024年全區旅游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增長15%,為構建綠色經濟體系奠定基礎。
探索“生態+”路徑 繪就鄉村和美新圖景
在涪陵區黎香溪治水實踐中,也同樣繪就了生態與鄉村融合發展,攜手共贏的美麗圖景。
涪陵區以“生態+現代農業”“生態+和美鄉村”“生態+歷史人文”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思路,以“水資源源頭嚴格管控”“水污染全過程科學治理”和“水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的水生態流域治理理念,有效探索了“人水和諧”生態綠色發展的鄉村生態振興之路,為丘陵山地水環境保護治理與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范例。
涪陵區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永滿指出,在保護水資源、系統治理水污染方面,通過開展小水電清理整改“回頭看”助力河庫修復,黎香溪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3.6m3/s;探索山地丘陵區分散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模式,在流域推廣建設39座處理設施,農村聚居區生活污水管控率達82.4%;完成27家水產養殖戶尾水治理,12家規模化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0%。

如今,黎香溪流域治理成效顯著,水質大幅改善。黎香溪干流兩匯市考斷面水質連續4年保持Ⅱ類,大巖等兩個水華斷面綜合富營養狀態指數控制在50以內。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連續三年100%達標。
美麗河湖是美麗中國在水生態環境領域的集中體現和重要載體。近年來,重慶深入開展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水環境質量連續穩步提升。截至2024年年底,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連續8年達到Ⅱ類水質以上;74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連續2年達到100%;全市農村黑臭水體基本實現動態清零。
接下來,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將協同各區縣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系統開展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加大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力度,努力實現“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目標,為高水平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高質高效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提供有力支撐。
責任編輯:常涵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