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回鄉釀出好日子 小山村里大乾坤
2025-07-07 06:30:00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特約通訊員 蔣文友)碧綠的玉米葉沙沙作響,蒼翠的李子樹掩映著農家小樓,院子里酒缸成排,裝滿干橘皮的尼龍口袋堆積如山,作坊里釀出的酒伴隨著陳皮香味汩汩流入桶中……近日,村民李均一家穿梭其間,忙活不停。
38歲的李均,家住大足區寶興鎮旗團村7組的官石水庫邊,一條名叫石轉路的潔凈水泥路直通到家。
“我的哥哥李剛在成都做家具生意,喜好喝酒交朋友,時間一久,發現陳皮(當地稱“小米柑”)釀造的酒味道好、大家都愛喝,而且一組(兩瓶)也就一百多元錢。現在村里鼓勵自家釀醋,我也是抓住機會,在云南從事了14年的百貨生意后,于2022年回村里創業的。”李均說。

紅橘經過清洗,再把橘子用專用劃刀,把橘子皮劃成3瓣,再翻成3瓣花型,用低溫風干脫水,到第二年5月和9月再拿出來翻曬兩次,所有陳皮都需要每年翻曬兩次,要5到10年才有陳皮的特有香味和價值。剝了橘子肉,經過粉碎后,再加果肉酵母,發酵1個月左右,經過2-3次蒸餾,才釀出更好口感的橘子白蘭地……李均滔滔不絕地介紹,令筆者深感他十余年跑百貨銷售練就的口才不一般。
“5萬斤橘子才能剝出1500斤左右陳皮,釀制出1000斤的白蘭地,產量是比較低的……但是,看到每年的冬臘月里有當地的30余名村民來從事剝皮,這些村民都是家里面留守老人,年齡大多是在50到70之間,這個活又不累,可以坐著邊嘮嗑邊工作,大家心情愉悅,還能獲得一份不錯收入,我也挺高興。”李均道出的橘子量少的無奈與能為村民增收做點實事的憨厚,展現出農村娃心地的樸實厚道。

“我去年在李均這里來剝柑橘皮,掙了3000多元,拿出一半來購買了臘肉、香腸、花生瓜子等年貨,全家人好開心喲,今年我除了早晚接送孫子上下學后,還要繼續來干。”村民劉禮會開心道。
庭院生香也生金。“我們依托‘一村一品’建設,整合農戶房前屋后、路邊地邊土地,鼓勵大家發展產業。”旗團村黨支部書記羅曉強介紹,鄉村發展產業,需要用規劃明確發展方向,用政策引導群眾預期。讓處處庭院因地制宜、百花齊放,助力村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這應當是庭院經濟的著眼點和落腳點。
回鄉釀出好日子,小山村里大乾坤。李均,“釀出”了美酒,也“釀出”了鄉親們的新生活。
責任編輯:徐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