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識別違規秒預警 暗箱操作成歷史 “電子渣票”全鏈條監管渣土處置
2025-06-24 06:25:36 來源: 重慶日報
如同生活垃圾一樣,渣土每天都在城市產生,各種各樣的渣土怎么處理?如何讓廢棄的渣土變廢為寶?這一直是城市治理的一個大問題。
曾幾何時,渣土車冒裝灑漏、超速超載、亂傾倒讓人頭疼,成了城市治理中的難點痛點焦點。不過這些問題現在似乎要畫上句號了,這與“電子渣票”的出現密切相關。
何為“電子渣票”?這是由微信小程序自動生成的電子票據,記錄了工程信息、消納場地信息、運輸信息和處罰信息,可以進行跨部門聯動和數據共享交換,達到渣土處置過程全鏈條監管。
以工地出渣為例,工程項目單位按渣土處置需求購買消納場的“電子渣票”;渣土車司機通過持票運輸、掃碼,消納場的物聯網設備自動核驗“電子渣票”與渣土車是否相符,在票車一致情況下入場卸渣、系統自動核算消納款。
6月7日下午4點10分,重慶高新區科學大道三期工程某標段工地出口處,一輛渣土車駛出。車輛剛越過智能監控探頭,系統立即觸發抓拍機制,3張不同角度的車輛照片瞬間上傳至科學城高新區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工程渣土治理利用”平臺。
“車身覆蓋不完整,渣土裸露面積超標”“未檢測到電子運輸證核準標識”……該平臺啟動AI違規事件識別,幾秒后大屏幕上彈出預警:“未經核準擅自處置建筑垃圾!”
這起疑似違規事件標記為“未經核準擅自處置建筑垃圾”。監控大屏上,事件編號“LZZTC202506071610307933213”的圖標開始閃爍,事件類型、發生時間、精準坐標等信息同步生成。
值班工作人員在平臺上沒有查到此車的建筑垃圾處置核準證,通過多張圖片對比確認該渣土車未完全密閉。
“不是誤拍!”經過審核和研判后,事件被推送至巴福鎮基層治理中心。鎮基層治理中心立即調派附近城市管理崗的執法人員前往處置。一個小時內,執法人員完成了調查取證。
這只是全市“工程渣土治理利用”應用中的一個典型場景。
在數字化手段運用前,城管執法人員對付渣土車的手段比較傳統,比如路面上設卡、夜間蹲守,甚至圍追堵截,但往往顯得力不從心。
作為我市城市建設的重點區域,重慶高新區利用區塊鏈技術,在全市率先推出“渣土車監管一件事”應用,探索利用數字化手段管理渣土車,現在這個應用已經升級為全市數字重慶架構下的“工程渣土治理利用”應用,通過數字化對渣土處置利用實行全鏈條閉環管理。
記者在電子大屏看到,左上方顯示著當前工程渣土行政審批總數,下方則展示著各區縣審批效率排行榜?!霸瓉硎菍賹徟恋漠a生、運輸和處置通過線下提交數據,光是運輸事項審批就需要兩到三周?!备咝聟^城市建設事務中心董伯濤介紹,審批權限轉移到線上后,打通了“渝快辦”和“渝快政”,從原來的串聯審批變成并聯審批,最快一天之內就有結果。
大屏幕上還有一個數據引起了記者注意,“電子渣票”總數在不停滾動更新。數字顯示,截至目前,全市“電子渣票”已發出51.3萬張。
“原來采用的是紙質渣票,人工辦理效率低還有暗箱操作風險。”董伯濤透露,在“電子渣票”投用前,曾有人暗中倒買倒賣紙質渣票,無形中推高了渣土市場單價。
“‘電子渣票’推行后,提高了渣土的綜合利用率,由以前的40%上升到現在的53.39%?!备咝聟^城市建設事務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此舉還提高了決策評估的科學性。全市消納場都設置有50%的閾值,“電子渣票”投用后,每個消納場處置負荷率實時顯示,如果達到閾值,就需要考慮匹配新的消納場。
目前,全市共有295個工地、渣土車784臺、消納場99個,“電子渣票”使用率已達75%。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余虎 崔曜
責任編輯:鄧旻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