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數字孿生系統為城市治理賦能 路面塌陷早發現 地下管網全掌控
2025-06-23 05:40:53 來源: 重慶日報

表面上看起來好好的路面,冷不丁塌陷出一個大洞,讓人猝不及防,對行人和車輛構成嚴重威脅。如何防范此類事故發生?
6月17日,記者從渝中區大數據局獲悉,一款類似四輪機器人的雷達探測車今年1月投用,在大黃路、渝州路、滄白路和瑞天路開展拉網式排查。雷達探測車寬約2.2米,與小轎車的車身寬度相仿,車頂裝有兩米多高的定位天線,底部安裝有三維探測儀。
負責該車技術開發的重慶市測繪科學技術研究院(原重慶市勘測院)技術員歐陽明明介紹,雷達探測車能在機動車輛的牽引下,以每小時15—20公里的速度對城市道路進行拉網式排查,篩查出道路塌陷隱患。目前,雷達探測車已發現兩處道路隱患,相關工程干預措施正在制訂中。
點開“渝中數字管線綜合場景”中的路面塌陷子場景,可以看到一處隱患點在地下0.41—0.73米之間,已脫空0.13平方米,事件處置進度顯示,有關工程干預方案正在完善中。
除了路面塌陷場景,渝中區還打造了管道挖損治防應用場景。
今年初的一天,該應用場景報警顯示:渝中區化龍橋臨湖路3號雨洪排口感知設備發現異常,氨氮值超標。
“初步判斷排口有污水滲漏流出,可能造成嘉陵江化龍橋段水域環境污染風險。”渝中區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立即將報警信息推送給渝中區住建委并啟動應急預案,相關部門組織技術人員核查,并將事件詳細信息反饋到數字管線綜合應用場景。
經排查,事故原因是位于感知設備上游約480米處,某工地施工導致排污管網破損,污水滲漏至雨水管道內,臨湖路3號雨洪排口的感知設備隨即報警。
渝中區住建委要求該項目立即停工,責成建設單位全面排查項目范圍內管線情況。建設單位迅速通過“數字管線綜合應用場景”與周邊燃氣、供水等管線權屬單位建立聯系,了解現場地下有無管線,有無同步建設、同步遷改等需求;為避免路面反復開挖,建設單位又通過“數字管線綜合應用場景”查看相鄰燃氣、供水等管線超期使用情況,協調相關權屬單位進行同步更新改造。
在數字孿生系統的加持下,破損的污水管道順利開挖修復,沒有造成新的管網破壞。
“數字孿生系統將‘地下暗黑空間’清晰呈現,讓地下管網運行狀態盡在掌握中。”渝中區大數據發展局副局長杜立昕介紹,渝中區已完成與橋梁、隧道、化糞池等危險源相關的19類物聯感知資源100%接入,覆蓋275條燃氣線路、273個排水管網的隱患感知和30個沿江排水口的水質監測。
未來,數字孿生系統還將出現更多的特色應用,為全市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提供更多新場景。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余虎 崔曜
責任編輯:鄧旻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