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哨兵”上崗 墊江兩千新農人輕松種上“智慧田”
2025-06-21 06:30:39 來源: 墊江報
日前,在墊江普順鎮長柏村,稻田寧靜。種糧大戶黃樹平立于田邊樹蔭,指尖在手機屏幕上輕點。
指令發出,田壟間電磁閥應聲開啟,水流實現精準澆灌。“從前肩挑手提,汗流浹背是常事。如今,指尖一點,就能輕松澆灌。”黃樹平笑容舒展。
他算得明白:“過去每畝澆水,人工加電費80元。現在省力又省錢。”智慧灌溉系統,讓黃樹平嘗到了科技種田的甜頭。
以前,一到盛夏連晴高溫季節,澆灌難題就成了農戶心頭的憂慮,稻葉蜷縮枯黃,人工引水低效費力。
如今,田間矗立的智能監測桿改變了局面。桿頂太陽能板供電,溫濕度探頭、土壤墑情儀24小時值守。數據經5G網絡,實時匯至鎮指揮中心大屏。

“這是農田的‘健康監測員’。”普順鎮干部明福恩介紹。土壤濕度跌破60%,系統自動開啟灌溉。高清攝像頭捕捉到稻飛虱,防治方案秒推農戶手機。
智慧系統還提升了便捷性。明福恩舉例,收割季通過農機調度平臺遠程調配插秧機、收割機,作業效率提高40%,省時省力。
氣象預警系統也接入了平臺。監測到極端天氣,防災建議第一時間發送給農戶。去年暴雨,智慧管網提前排水,為全鎮農田減少損失超百萬元。
從肩挑背扛到指尖輕點,從經驗估摸到數據支撐,普順鎮的轉變,是墊江智慧農業發展的縮影。
去年,墊江縣以“數字賦能農業、科技驅動振興”為引領,推進智慧農業。全縣已建成6個智能監測點、31個智慧灌溉示范點。
同時,“田間學院”課程持續升級,累計培訓農民超兩千人。越來越多農民放下鋤頭,拿起手機,學習操作智能設備。
他們正從“會種地”的老把式,蛻變為“慧種地”的新農人。這兩千名活躍在田埂間的“指揮官”,以智能手機為工具,在掌中方寸間耕耘著高產、高效、綠色的“智慧田”。
記者手記
“數字哨兵”繪就豐收新圖景
從“望天收”到“數據種地”,墊江實踐打開了農業新視野。智能桿如忠誠哨兵,5G網絡暢通無阻,讓灌溉、施肥、除蟲實現“按需供給”。
這不僅關乎效率提升與成本降低,更是農業發展邏輯的深刻變革。災害預警與應急響應緊密聯動,為農田構筑起“未雨綢繆”的屏障。
當現代科技深植于這片沃土,當一代代農人自信地以指尖“點兵”、在田間“布陣”,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和豐收圖景,正在這方寸間的田野上,清晰繪就,生機盎然。
記者 周迎迎
責任編輯: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