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之變⑦丨酉陽民生之變:以“惠民有感”托舉幸福桃花源
2025-05-08 14:50:23 來源: 酉陽發布
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一年來,酉陽深入踐行“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理念,堅持惠民有感工作導向,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提高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供給水平,聚焦“一老一小”等扎實抓好民生實事,全力補齊民生短板、增進民生福祉,讓群眾腰包鼓起來、生活好起來、笑容甜起來。
守牢底線 讓日子越過越好

酉陽青山環抱的村寨間,一條條硬化路如銀鏈般串起星羅棋布的村舍,特色種養業借勢崛起,區域公用品牌破圈突圍,山貨通過“線上+線下”暢銷全國……作為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酉陽正借助定點幫扶、魯渝協作等多方力量,加速邁向宜居宜業的和美生活新圖景。
沿著毛壩鄉細沙河村硬化的產業路向深山行進,路旁整齊排列的蜂箱在陽光下泛著光澤。望著這條由自己推動建成的致富路,市委辦公廳幫扶集團駐細沙河村第一書記劉念黝黑的臉龐露出欣慰的笑容:“駐村就是要給村上帶來發展,帶來變化,帶來資金和項目。”
劉念的話,正是市委辦公廳鄉村振興幫扶集團扎根酉陽的生動注腳。2021年以來,幫扶集團各成員單位聚焦幫扶鄉鎮交通建設,推動農村公路改擴建,讓曾經蜿蜒的山路成為農產品運輸的重要通道。在幫扶集團人力、物力、智力和財力的全方位支持下,稻蟹養殖、鮮食玉米、高山蔬菜等特色產業如雨后春筍般在酉陽山鄉大地蓬勃興起。幫扶集團還在技術賦能、金融助力、市場驅動等方面支持酉陽鄉村振興,2024年直接采購或幫銷農產品3662.1萬元,為酉陽山貨出山搭建起一座堅實的橋梁。

花田鄉是市委辦公廳鄉村振興幫扶集團定點聯系的市級重點幫扶鄉鎮。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近年來,酉陽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壓倒一切的底線任務,常態化開展精準監測和產業、就業、金融、消費“四大幫扶”,動態清零“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用好各方面幫扶資源,對脫貧群眾扶上馬、送一程,確保共同富裕道路上一個都不掉隊。

從魯渝協作讓黃河口大閘蟹安家酉陽桃花源,到中國民貿攜手酉陽打造鄉村振興先行示范區;從江北對口幫扶聯動長安集團助力酉陽茶油闖市場,到中國石化“易捷”平臺上線“酉陽800”系列農特產品;從醫療、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輸血”,到博士服務團、科技特派團深入田間地頭“扶智”……各方幫扶力量匯聚酉陽,讓酉陽鄉村越來越美、產業越來越強、村民越來越富。
服務提質 讓短板越鍛越長

四月的酉州高級中學,學生在嶄新的塑膠跑道上奔跑,教室里飄出此起彼伏的瑯瑯書聲。這所與重慶八中深度合作的新學校,從2024年4月簽約聯合辦學到9月迎新開學,僅用了五個月,新增高中學位3000個,成為酉陽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打造西部教育強縣的新起點。
桃花源里好讀書,星光不負趕路人。

近年來,酉陽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累計新建22所中小學幼兒園,新增校舍8.58萬平方米,酉州高級中學、鐘多小學、酉州小學等一批現代化校園相繼落成;在中石化集團的幫扶下,麻旺中學、板溪小學、黑水中學等鄉村校舍完成改(擴)建,辦學硬件設施提檔升級,“最好的房子是學校,最美的風景是校園”成為酉陽人民的驕傲與自豪。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酉陽教育正加快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轉變:以集團化辦學為引擎,全縣100余所城鄉學校整合為19個教育集團,構建起資源共享的發展共同體,近三年立項市縣級課題30余項;借助“育人酉數”數字化平臺精準診斷教學短板,推動薄弱環節專項提升,實現城鄉教師共研共學;從東營遠道而來的名師團隊扎根酉陽二中、職教中心等學校,不僅帶來先進的教學理念,更通過黨建共建、課程共創,為酉陽培養出一批“帶不走”的骨干教師隊伍……

教育提質之外,“三甲”醫院創建也悄然填補著酉陽醫療領域的短板。2024年,經重慶市衛生健康委批準,縣人民醫院成功晉級三級綜合醫院。目前,醫院已建成9個市級臨床重點專科,形成了28個臨床科室、33個專業組、6個醫技科室的學科體系,并開展新技術新項目100余項。在醫療人才“組團式”幫扶機制下,重慶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專家常駐重點科室,與山東東營的“雁陣式”醫療團隊協同作戰。他們不僅填補了縣域心血管介入等技術空白,更通過師帶徒的方式,培育了多名本土骨干,推動醫療幫扶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精彩質變。
圍繞“大病不出縣、小病就近看、未病共同防、群眾更健康”目標,酉陽還積極推進醫聯體建設,構建“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去年,龍潭中心衛生院晉級甲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7家鄉鎮衛生院獲評乙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酉酬、李溪中心衛生院納入縣域醫療次中心建設。如今,鄉鎮衛生院在常見病診療之外,還可通過遠程診療平臺上傳病歷資料,邀請縣級專家實時會診,為疑難病癥制定精準治療方案,讓山區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切實打通健康守護的“最后一公里”。
民呼我為 讓笑容越來越甜

春日的酉州大地,陽光明媚,灑在各個村寨。老人們圍坐在老年食堂的餐桌旁,品嘗著熱氣騰騰的“暖心飯”;老舊小區里,新鋪的瀝青路面干凈整潔,加裝的電梯讓居民上下樓不再犯難;“酉訴即辦”服務平臺里,工作人員24小時值守,將群眾的急難愁盼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民生福祉。近年來,酉陽緊扣群眾需求,通過老年食堂全域覆蓋、老舊小區改造升級、訴求響應機制創新等民生實事,讓城鄉居民的笑容愈發燦爛。
在養老服務領域,老年食堂成為托起“夕陽紅”的溫暖支點。中午12點,銅鼓鎮興隆村老年食堂飄出陣陣飯香,與歡聲笑語交織成融融春意。80多歲的李奶奶舀起一勺番茄蛋湯感慨道:“以前冷鍋冷灶,如今熱飯暖心!”這樣的溫情場景并非個例——全縣39個鄉鎮(街道)278個村(社區)依托閑置校舍、便民中心建起的老年食堂,2024年累計開展助餐服務19.22萬人次,讓老人們共享“幸福食光”。志愿者們穿梭在圍坐的老人間,遞上的不僅是冒著熱氣的飯菜,更有“助餐+講習堂”“助餐+娛樂堂”“助餐+議事堂”等創新模式帶來的精神滋養,讓曾經沉寂的場所變成飄蕩著飯菜香與歡笑聲的銀發港灣。
循著瀝青路面散發的嶄新氣息,老舊小區改造正讓縣城“舊細胞”煥發新生機。走進鐘多街道縣委黨校宿舍小區,曾經的雜草地變成了籃球場,斑駁墻面重新粉刷,新增的78個停車位和健身器材讓居民生活更便捷。“改造之后,小區環境優美、空氣清新,還有娛樂場所,大家吃完晚飯出來散散步,心情特別好。”居民李先生的感嘆,道出了居民們的心聲。近年來,酉陽對老舊小區實施“內外兼修”式改造提升,不僅更新了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還加裝了電梯、健身器材等便民設施,讓居民實現了從“憂居”到“優居”的幸福轉變。

民生改善的春風不僅吹拂在看得見的場景里,更浸潤于無聲的服務中。“井蓋修好了,車輛經過再也沒有噪音了!”桃花源街道居民陳永娥撥打“75414444”熱線后,僅僅24小時,困擾她的窨井蓋異響問題就得到了解決。這個名為“酉訴即辦”的服務平臺,自2021年開通以來已累計受理群眾訴求近萬件,構建起“接訴即接、接訴即辦、快辦快結”的閉環機制。平臺實行“接訴一張單子、交辦一套班子”工作模式,接到群眾訴求后,承辦單位在5個工作日內進行辦理,回復率達100%。從窨井蓋維修到鄰里糾紛調解,這串熱線成為連接政府與群眾的“暖心橋”,將群眾的急難愁盼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福祉。
從產業幫扶拓寬群眾增收路,到“老年食堂”照亮武陵山鄉夕陽紅;從集團化辦學促進教育擴優提質,到“三甲”創建筑牢群眾健康防線……酉陽的民生實踐里,處處涌動著“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的暖流。酉陽正以民生為筆、情懷為墨,在武陵山區的錦繡畫卷上續寫著溫暖人心的時代注腳,激蕩出鄉村振興的動人回響。
責任編輯: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