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丨從25個“100%”看川渝治水何以“一家親”
2025-05-08 11:01:16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保護江河湖泊,事關人民群眾福祉。川渝共處長江上游,僅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跨界河流就達到81條,毗鄰6個地市29個區縣,涉及長江、嘉陵江、渠江、涪江等大江大河干流,是守護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最后一道關口。
5月8日,川渝河長制五周年合作成效新聞發布會在四川省舉行。發布會通報,五年來,川渝兩地切實樹牢上游意識和“一盤棋”思想,深化跨界河流聯防聯控聯治,創新構建流域協同治理新格局,共奏長江上游生態長歌,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綠色動能,持續提升兩地沿河群眾因水而生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長江干流川渝段年均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水平,25個川渝跨界河流國考斷面水質達標率100%,較實施川渝聯合河長制前提高4個百分點。
川渝兩地山脈相連、水系同源。在跨界河流管護中,兩地互為上下游,同在左右岸,存在因行政壁壘導致的信息不暢、責任不清、目標不統一等問題。
兩地如何同飲一江水,共護長江美?
2020年,川渝在全國首創設立跨省際川渝河長制聯合推進辦公室,統籌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協同治理。
聯合河長辦主任由川渝省市級河長辦副主任兼任,一年一輪值,雙方每年各互派3名工作人員集中辦公。以便及時統籌解決涉及其所在省市的跨界河流問題時,對接更加順暢。

“我們聯合制定川渝河長制年度工作要點,開展聯合巡查、聯合暗訪等工作,協同處置跨界河流重難點問題,為確保問題整改落實到位,兩地還將同步交辦整改任務清單,明確整改責任主體、時限及標準,督促問題迅速解決。”2024年10月,重慶市大足區水利局河長辦工作人員唐浩凱被派駐至四川省水利廳河湖中心綜合處,開展為期一年的互派工作。
唐浩凱只是川渝互派水利工作人員的一員。目前,雙方已互派工作人員五批,常駐30人次,輪流舉辦基層河長能力提升培訓五期530人次,有力推進跨界河流保護治理各項任務落地落實。
為推進流域協同治理,川渝兩地還簽署了《川渝跨界河流聯防聯控合作協議》,發布《川渝跨界河流管理保護聯合宣言》,在聯合巡查、聯合治理、聯席會議、聯合執法、信息共享、問題處置、人才培養等10個方面深化合作。
目前,兩地已簽署河湖長制合作協議100余個,累計召開聯席會議125次,開展聯合巡河1200余次,解決問題6000余個。
系列措施實現了跨界河流聯防聯控機制全面建立、管理全面覆蓋,推動流域構建形成上下貫通一體、左右岸協同治理的良好局面。“川渝跨界河流聯防聯治模式”榮膺“2020全國基層治水十大經驗”。
河水清澈,水草搖曳,兩岸植被茂密……這是瓊江潼南段如今的模樣。很難想象,這里曾經因為污染嚴重,黑臭水橫流,無人愿意接近。
瓊江是川渝重要跨界河流之一,發源于四川省樂至縣,流經川渝兩地多個市縣區,最后從重慶市銅梁區匯入涪江。20世紀90年代,隨著水產養殖、畜禽養殖基地的興起,昔日清澈見底的瓊江遭到了污染,部分水體偶爾黑臭。
2021年,川渝以打造幸福河湖為抓手,共同啟動瓊江幸福河建設,這也是川渝首個跨界幸福河湖項目。

重慶市潼南區副區長、區副總河長、區河長辦主任廖世祥介紹,為了讓瓊江重回水清岸綠,潼南與遂寧安居、資陽安岳、重慶銅梁等區縣,簽署了《河長制領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全方位建立起交叉互巡、聯合執法、信息共享等多項機制,“分段治”實現了“全域治”。目前,瓊江潼南段水質穩定達到Ⅲ類。
潼南還以瓊江幸福河湖建設為契機,串聯30公里親水岸線,建成文化景觀、親水休閑等設施100余處,打造花漫瓊江、彩虹滑道等景點,形成“一條瓊江河,兩岸風景線”的美麗畫卷。2024年,瓊江成功創建為重慶市幸福河湖。
瓊江潼南段的美麗嬗變是川渝聯防聯控,攜手繪好川渝碧水新藍圖的生動實踐。
五年來,川渝聯動開展污水“治三排”、河湖庫“清四亂”、入河排污口整治、阻水片林排查整治等專項行動230余次,推進瀨溪河、大清流河、南溪河等一批重點流域綜合治理。
針對跨界流域、農村河湖、中小型水庫及城鄉結合部小微黑臭水體等,兩地開展省市級聯合暗訪5輪,發現并整改涉河湖問題429個,跨界河流整體面貌持續改善,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就是要實現人與河流和諧共生。接下來,川渝兩地還將深化合作,努力在全國率先建成一批具有西部特色、川渝辨識度的跨界美麗幸福河湖,讓巴山蜀水也將更加秀美安瀾。

信息共享是跨界河流治理的一大難題。
推進川渝跨界河流數字化協同共管共治,是提升兩地河湖現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路徑。
川渝聯合河長辦建立后,雙方聯合繪制《川渝跨界河流特性圖表集》,融合兩地水利、生態環境等相關部門的數據,涵蓋51座重要水利水電工程、10個生態流量國控斷面、25個水質國控斷面等重要信息,實現跨界河流“一張圖管理”,形成上下游數據聯動,為各級河長開展工作提供重要支撐。
兩地還整合已有的視頻監控、水質監測站點資源,依托人工智能、衛星遙感等技術,實現問題“及時推送、快速響應”,大幅提升跨界河流突發涉水事件監測預警和防范應對能力。
以瓊江的治理為例,遂寧在瓊江(遂寧段)推進數字孿生流域建設先行先試工作,建立水利模型8套、知識庫3個、水質自動監測站7座,建設水雨情數據匯集、河湖健康預報預警等“三匯”“四預”數字孿生平臺。工作人員在平臺上能夠直觀看到流域內7個監測站點的實時數據,包括水位、水質、雨量等信息,還能通過模型對未來一段時間的水情變化進行預演。
在2023年瓊江“7.26”暴雨洪水期間,遂寧通過瓊江數字孿生“四預”平臺中瓊江流域聯防聯控模塊,提前模擬預演暴雨和水情漲勢,將雨水情信息及時反饋遂寧市安居區,并向下游重慶市潼南地區提前傳遞了瓊江洪水信息和蘿卜園水庫開閘泄洪等信息,有效保障了沿岸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以數字協同智慧共管,激活長江上游流域現代化治水新動能。“接下來,兩地還將探索推動川渝跨界河湖數據庫、跨界河長協同工作臺、跨界河湖數字孿生建設,聚力提升河湖治理管護數字化、智慧化水平,推動實現跨界河湖巡河護河、問題處置、監管治理‘三協同’。”重慶市河長辦副主任、水利局副局長宋剛勇介紹。
川渝一家親,同飲一江水。如今,兩地共治跨界河流,同護一江碧水,“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幸福河湖正逐步成為老百姓推窗可見的幸福日常。
第1眼TV-華龍網 陳雨/文 重慶市水利局/圖
責任編輯:邵煜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