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評 | 馭風馳騁 “新重慶”奔赴時代新征程
2025-04-23 07:30:00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山城潮涌,風帆正勁;牢記囑托,勇毅前行。
2024年4月22日至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重慶視察,為這座城市的發展錨定方向。一輛高質量發展的“新重慶”號列車引擎轟鳴,動力十足,在時代軌道上加速前行,開啟了高質量發展的嶄新征程。
一年來,這片承載著殷殷囑托和深切期望的土地,始終不忘使命,自覺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以“六區一高地”對現代化新重慶建設體系構架再迭代、再升級。一張張發展“施工圖”轉化為“實景畫”,一曲曲幸福樂章飛入尋常百姓家。
立足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戰略支點,激活“強勁引擎”。奮力打造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戰略支點,是新時代新征程黨中央賦予重慶的光榮使命。一年來,重慶一以貫之落實西部大開發政策,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既嚴格落實生態屏障的守護責任,又主動肩負產業升級的引領示范。從三峽庫區的生態修復到工業園區的循環經濟改造,一個個綠色發展實踐展現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邏輯。而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先進材料正加快成長為萬億元級主導產業集群,全球每生產3臺筆記本電腦就有1臺是“重慶造”。一系列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有力實踐,既是對西部資源稟賦的深度挖掘,也是對區域協調發展命題的創造性回應。
打造內陸開放綜合樞紐,增強“澎湃動能”。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的時代背景下,重慶作為西部地區重要增長極,恰逢世界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的機遇期。重慶依托“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聯結點的區位優勢,主動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重慶在西部陸海新通道中的戰略地位和競爭力實現“兩個全面躍升”,“不靠海不沿邊”的地理劣勢轉化為開放優勢。今年1至3月,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三種主要運輸組織方式共運輸6.4萬標箱、同比增長28%。物流樞紐建設已從“通道經濟”向“樞紐經濟”躍遷,鐵路、航空、水運多式聯運體系日益完善,中歐班列與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協同效應持續釋放。這種開放姿態不僅是對沖外部不確定性的戰略選擇,更是重構區域經濟地理的關鍵落子,讓區域發展在擴大開放中不斷提速。
創新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體系,確保“行穩致遠”。面對近3200萬常住人口、復雜地形與多元社會結構的治理挑戰,重慶以“大綜合一體化”治理為牽引,以三級治理中心為支撐,以中心城區為主陣地,重點實施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八大行動”。以數字化改革為突破口,將交通擁堵、停車難、噪音污染等“大城市病”治理在源頭,讓新生兒上戶口、市民辦社保、企業開辦等事項實現網上辦。從城市運行管理中心的實時監測,到基層網格的精細服務,數字技術正重塑治理邏輯。這種治理創新并非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通過數據流動打破部門壁壘,實現風險預警、資源調配與民生服務的精準耦合,為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路徑,讓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準,讓城市幸福生活更加可知可感。
“新重慶”號的馳行,始終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在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中,重慶通過產業升級、創新驅動和開放合作,正在從傳統經濟模式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成為國家戰略中的重要支點和高地;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進程中,它正成為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內陸開放綜合樞紐,并不斷拓展西部陸海新通道覆蓋面和影響力,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在帶動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它正以新型城鎮化強城聚人,以暢通要素流動強村富民,以治理一體化惠及城鄉,不斷推動城鄉關系優化、城鄉發展協同,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為全國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范式。
展望未來,重慶將更加強化城市發展邏輯的重構:從“地理樞紐”向“功能樞紐”的升級,從“規模擴大”向“品質提升”的轉型,從“區域中心”向“戰略支點”的躍遷。這種轉型需要以系統思維統籌開放、治理與發展,以制度創新釋放發展潛能。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重慶正以開放之姿擁抱世界,以治理之智服務人民,以發展之實回應時代。這條奮進之路,既是重慶的自我超越,更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生動注腳。
作者:楊光志 楊洋
審核:白永茂
監制:劉顏
華龍網兩江評投稿郵箱:liangjiangping@cqnews.net
責任編輯:邵煜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