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你丨鄉村“解渴”有方 村民喝上“放心水”
2025-04-11 06:00:00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現在打開水龍頭就有水,水價也便宜了,一年到頭能省不少錢!”說起飲水質量的提升,重慶市璧山區來鳳鎮安樂村十二組村民萬傳友連連稱贊。
曾經,這里因水源緊缺、水管破損等原因,供水不穩定和水價偏高。如今,城鄉一體化供水后,供水穩定,水價大幅降低,萬傳友和村民們一起用上了“放心水”。

安樂村“解渴”的背后,是重慶市持續提升農村飲水質量,讓老百姓喝上“放心水”的生動實踐。
農村飲水安全關乎千家萬戶,一池清水背后是民生福祉的厚重底色。
近年來,重慶水利部門先后開展了農村供水“凈水行動”和水質提升等多個專項行動,加快農村群眾從“有水喝”向“喝好水”轉變。
“每噸超過10塊錢是常事,我自己最高交過的是16元/噸,旁邊的三星村最高時算出過60元/噸……”萬傳友說,曾經的“高價水”讓他們全家早上共用一小盆水洗臉,從地里收回來的蔬菜瓜果有時候直接在衣服上擦擦就吃。
“高價水”是如何造成的?璧山區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璧山飲用水水源地以本地水庫為主,體量偏小,水源保障率不高,水廠制水難度大、成本高,農村供水水質達標率普遍低于50%。另外,初期建設時,鎮村作為建設主體把關不嚴,導致部分管網存在質量問題。農村小型集中供水工程遍地林立,定價不統一,管理不到位,讓水價進一步上漲。

如何讓“高價水”變“平價水”?璧山創新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以城區骨干水廠為依托,向村鎮延伸實施200多公里互聯互通主管道工程,并對3000多公里入戶支管道以及3萬余個水表、閘閥進行更新改造,實現了自來水普及率提升至99%、水質達標率提升至95%的顯著成果,水價也從過去平均每噸4.5元降至每噸3.2元。
璧山區還全力推進外域調水工程,解決供水水源不足。目前,璧山現已建成長江銅罐驛和德感提水工程,提水能力12萬噸/天。前不久,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嘉陵江干線全線通水,將進一步提升璧山的供水保障能力。
同樣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的還有銅梁。近年來,銅梁按照“3+2”(3個10萬噸大水廠+2個獨立小型水廠)供水體系建設思路,在供水工程補短板上多措并舉、精準施策,整合資金5億元,建成投用涪江10萬噸提水工程,穩步實施城鄉供水設施改造升級,有效解決了過去農村供水不足、水質差、價格高等問題。
城鄉供水一體化改革后,切實讓村民們喝上了優質水、平價水、舒心水。如今,水價降了、供水穩了,萬傳友和村民們也不為水發愁了。
水質的好壞,決定著供水是否有效。
“缸里的水清亮透徹,口感比瓶裝水好,水費還一分沒漲。安心,高興,終于盼到了!”得益于超濾膜技術的運用,忠縣白石鎮村民劉向前用上了“安心水”。
忠縣地處三峽庫區腹地,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多建于上世紀90年代,136處供水設施承擔著77.64萬農村人口的飲水保障任務。傳統制水工藝難以應對汛期原水濁度變化,群眾對改善水質的呼聲日益高漲。

為保障村民用水安全,近年來,忠縣引入社會資本參與農村水廠建設與運營,通過應用“常規工藝+超濾膜處理工藝”,全面提升農村供水質量水平。
在楊家壩水廠的建設過程中,忠縣引入了海南一家企業的超濾膜技術,建成國內首座浮船式超濾水廠,該水廠把凈水設備直接建設在水源上,減少占地,節約工期。采用物理過濾方法,水質濁度、色度、嗅和味等指標大幅度提升,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
忠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相對于傳統工藝制水需經反應、循環、過濾等多個復雜環節,且水質受原水變化、工藝設施等影響較大,水質達標率難以提高。使用超濾膜制水工藝后,不僅水質大幅度提升,且受原水變化波動小,供水水質合格率較之前提高約四成。

目前,忠縣已在白石、東溪、金雞等32處水廠使用超濾膜制水新技術,日處理規模達4.2萬噸,全縣35萬村民喝上了“安心水”。
農村飲水安全是鄉村振興的民生底線,更是村民健康的基本保障。2025年,實施165個水源保障工程和25個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惠及150萬農村人口飲水保障質量,被納入重慶15件重點民生實事之一強力推進。
從“高價水”到“平價水”,從“渾濁水”變“安心水”,重慶讓優質的幸福之水流進千家萬戶!未來,重慶將持續提升農村飲水質量,筑牢飲水安全屏障,為加快推進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健康動力。
第1眼TV-華龍網 陳雨/文

責任編輯:邵煜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