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丨鐵花紛飛 江津白沙摘下“滿天星”
2025-02-13 15:14:33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王鈺 夏國燕)如果說春節是家的溫馨,那么元宵就是街的熱鬧。江津區白沙鎮“鬧元宵”習俗是重慶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每年元宵活動是白沙的重頭戲。
昨(12)日,農歷正月十五,江津白沙古鎮萬人空巷、鑼鼓喧天,“新春鬧元宵”大型非遺民俗文化活動隆重舉行,千年古鎮以“金蛇獻瑞”“靈蛇送福”“火蛇迎禧”“錦蛇賀歲”四大篇章,為八方賓朋奉上一場“非遺活、年味濃、煙火旺”的文化盛宴。

打鐵花是一朵什么花
元宵節最受人歡迎的“花”,除了花市的年宵花、歌曲《迎春花》,還有“打鐵花”。
清代詩人延君壽在《打鐵花行》中寫道:“并州產鐵人所知……打鐵鐵花飛紅霓”。在古代節慶、廟會、祭祀等活動中,都有它的身影。
作為非遺之“花”,打鐵花在近些年成為年味兒“花”,網紅“花”。在白沙“新春鬧元宵”里自然少不了打鐵花的身影,不少游客慕名而來,就為了拍攝到那幾秒“火樹銀花落,萬點星辰開”的驚艷畫面。
“媽媽,打鐵花是一朵什么花。”有迫不及待的小游客提出疑問,游客袁女士回答道,“這需要我們耐心地等待,夜幕降臨,‘魔法’就會出現。”
而在這之前,開場戲已經開演……

下午2點,白沙鎮政府廣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22支民俗隊伍喊著響亮的口號,帶著飽滿的熱情依次出場,在掛紅寄福儀式中,活動拉開了序幕。
緊接著,一場場非遺民俗大戲輪番上演。展演隊伍與鎮內民俗文藝隊伍組成的巡游方陣,沿著古鎮主干道開啟民俗拜年巡游。巡演隊伍與沿途群眾熱情互動,所經之處皆是人頭攢動,鑼鼓聲、歡笑聲、喝彩聲此起彼伏。
待到夜幕降臨,重頭戲非遺“打鐵花”震撼登場。

“一打國泰民安,二打民富國強,三打三陽開泰……”伴隨著鏗鏘有力的祥瑞祝詞,千度鐵水被拋向夜空,瞬間化作“鐵花瀑布”傾瀉而下,似銀河落地、繁星墜塵,舞龍隊迎著飛濺的鐵花騰挪翻轉,與漫天金輝共舞,宛如火龍馭火而行,引得觀眾屏息凝神又連連叫絕,當最后一簇鐵花消散,人群仍駐足流連,沉醉于“火樹銀花不夜天”的絕美畫卷。
關于白沙鎮 你不能不知道的
朝天咀碼頭川劇聲聲入耳,風雨長廊燈謎競猜趣味無窮,非遺匠人巧手翻飛,財神打卡福滿街巷,流水寺前一碗碗雪白湯圓氤氳著團圓暖意……第1眼TV-華龍網記者現場看到,活動期間,東華街、民生街“非遺好玩街”同步開啟,古街流光溢彩,市民游客穿梭其間,將非遺活化新貌與巴渝古韻交織的獨特年味盡數珍藏。
元宵節期間,2.7萬余游客涌入白沙,游客總量達到20萬人次。人潮涌動,熱鬧非凡,處處洋溢著節日的喜悅,讓千年古鎮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當晚,家住江津的陳先生攜妻兒到白沙感受“鬧元宵”的氣氛,接到朋友來電問詢在哪過節,陳先生回應“白沙鎮”。當朋友追問“哪個白沙鎮”,陳先生玩笑道“江津的白沙鎮,你不曉得,那就OUT了。”
確實,提到白沙,這個地名在我國并不少見,但只要細細了解,就會認同江津區白沙鎮的辨識度。
這座千年古鎮在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建鎮,歷經歲月淬煉,孕育出古鎮、教育、抗戰、名人、民俗、釀酒、影視等七張文化名片。

白沙鎮通過積極推動實施文物保護工程,完成夏公館、糧食堆積所等抗戰遺址修復,建成白沙鎮抗戰歷史陳列館、中等師范教育歷史陳列館、鄧若曾排球展覽館等,與此同時,積極合作對接相關單位和企業,建成重慶善堂中醫藥博物館、潘昭亮雕刻工作室和江記民生酒鋪,年吸引游客40萬人次。
近年來,白沙成功申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6個、區級10個,推出“遺韻新曲·傳承白沙”非遺大課堂,吸引年輕一代參與。打造非遺展演、非遺體驗、非遺美食、非遺研學等融合項目,開發“非遺守藝”系列文創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江姐》《霧都》《開羅宣言》《重慶談判》《老江湖》等200余部影視劇在江津白沙取景拍攝。

“來重慶的影視劇組60%以上要到江津取景拍攝”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白沙鎮擁有公安題材影視實景棚、1萬余平方米80/90年代影視道具庫,吸引200余部影視劇取景拍攝,舉辦中國(白沙)影視工業電影周聚焦“幕后英雄”,助推產業集聚。
2024年,白沙鎮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28億元,規上工業產值達151億元。
一個擁有“老天爺賞飯吃”的底氣,“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實力,集千年文化底蘊、非遺傳承、影視產業于一身的差異化發展“優生”。
這樣的白沙鎮,你一定記得住。
責任編輯: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