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經開區:煤矸石“變身記”
2024-12-02 15:44:40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小雪過后,冬意漸濃。
眼下,位于南桐煤礦片區的萬盛煤矸石山綜合利用與生態修復項目現場,依然是一幅“熱辣滾燙”的生產場景,演繹著全速奔跑的“速度與激情”。
很難想象,全市淘汰煤炭落后產能后,這里曾一度因閑置而冷清、沉寂。
然而,今年3月,萬盛經開區以深化渝陜能源合作為牽引,成功引入陜煤重慶儲運公司,大力實施煤矸石綜合利用項目,由此打通了一條跨省合作盤活閑置資產的新路子。
閑置資產,“活”了!
變廢為寶,喚醒沉睡資產
萬盛曾被稱為“抗戰煤都”,持續180余年的采煤歷史,帶來了大量煤矸石,不僅造成環境污染,也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2021年,全市淘汰煤炭落后產能,重慶能投集團涉煤移交給萬盛煤矸石山6座、2000余萬噸。
煤矸石帶來的生態問題和安全隱患讓萬盛“倍感壓力”,煤矸石綜合利用與生態修復迫在眉睫,一度成為萬盛發展道路上的棘手難題。
怎么辦?
是棄之不理?還是盤活利用?
“難,肯定難。但我們必須直面問題不回避,動真碰硬想辦法,通過堅持問題導向,運用系統思維,將閑置的資源變成資產,用足用好。”萬盛黨政主要領導表示。
2023年底,全市“三攻堅一盤活”沖鋒號吹響,一陣陣全面深化改革的春風吹拂而來,沖開了萬盛干部的思想桎梏,強化了大家的創新意識,激發了大家的創新思維。
立足實際,順勢而為。萬盛深度對接陜煤重慶儲運公司,積極尋找合作點。
萬盛經開區國資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張濤介紹,2016年,重慶市與陜煤集團達成能源戰略合作,共同出資組建陜煤重慶儲運公司,8年來陜煤入渝達2853萬噸,銷售收入195億元,納稅近5億元,成為萬盛經開區最大的限上企業和納稅大戶。
“我們雙方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一方面,萬盛有大量煤矸石資源閑置;另一方面,我們企業可以使用煤矸石作為原料加工,獲取良好經濟效益。”陜煤重慶儲運公司項目負責人全紅濤說。
在與陜煤重慶儲運公司對接后,該企業十分看好萬盛產業發展的良好態勢和廣闊前景,雙方經過多輪磋商,最終達成合作意向。
創新合作,強鏈補鏈延鏈
思想一變天地寬。
今年3月21日,萬盛煤矸石山綜合利用與生態修復項目開工,標志著全市首個跨省合作配儲煤基地正式開建。
該項目計劃總投資2.2億元,擬建設矸石分類梯次利用生產裝置以及配套安全環保等附屬設施,形成年配銷煤炭不低于150萬噸規模的儲配煤基地,實施矸石山區域生態修復工程。
全紅濤告訴記者,該項目建設周期15個月,全面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約7億元,年上繳稅收約2100萬元,解決就業約100人。
全紅濤表示,目前,雙方合作已初顯成效,萬盛將涉煤移交原南桐煤礦煤矸石1122萬噸,作價8000余萬元轉讓陜煤重慶儲運公司,實現了“老矸子”化為“新財力”。
煤矸石是采煤過程和洗煤過程中排放的固體廢物,市場價值不高,并且存在環保問題。
如何走出一條既能有效利用固體廢棄物,又能符合國家環保政策的綠色開發之路,實現雙方合作共贏。
記者在萬盛煤矸石山綜合利用與生態修復項目中找到了答案。
“我們建設跳汰洗選廠,生產低熱值煤,把煤矸石作為動力用煤,一年能夠消耗160萬噸煤矸石,既產生了經濟效益,又解決了煤矸石對環境污染問題。”全紅濤說。
同時,雙方還創新合作方式,煤矸石加工后產成品由萬盛經開區負責銷售,按照固定價值提取利潤,培育區屬國企市場化能力,促進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融合。
此外,雙方合作中,企業還對煤矸石山壓覆區域進行治理修復,將新增工業用地1200余畝。
如今,通過渝陜跨省合作,廢棄煤矸石搖身一變,登上了嶄新的“舞臺”,必將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綠色”雙贏。
一企一策,閑置資產“生金”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渝陜跨省合作盤活煤矸石項目是萬盛高質量盤活國有資產的一個生動縮影。
今年以來,萬盛經開區聚焦國企瘦身健體,重組管理架構、重整主營業務、重塑制度機制,系統性地推進國企變革,目前,直管企業已壓減50%,企業法人戶數減少29戶,市場化轉型成效顯著,減虧與扭虧分別完成市下達目標的 127%和120%。
同時,優化整合全區土地、房屋、股權和特許經營權等經營性資產向民企推介,依托渝陜能源戰略合作,綜合運用開發利用、資產處置、股權轉讓等靈活方式,引進東方資產公司、陜煤集團、中鐳科技公司等社會資本,參與國企資產盤活市場化合作,實現了東方資產股權收購合作項目、陜煤合作煤矸石山綜合利用與生態修復、平山消防產業園廠房出售等一批優質合作項目成果落地,有效盤活大宗閑置資產。
此外,以“數字化”增力賦能資產盤活,迭代升級打造國有資產租管一件事特色應用,數字產業營收增長43%;制定“一企一策”盤活工作方案,推動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運營管理;探索經營性資產集中運營、工程領域實體公司集中管理、后勤業務集中分包,以“微改革”促“大突破”。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萬盛經開區盤活國有資產690宗,盤活國有資產完成市下達年度目標的108%。
改革不是一蹴而就。張濤表示,下一步,萬盛經開區將通過區屬國企經營性資產集中統一運營、區屬建筑企業一體管理、區屬國企后勤管理分塊分包改革等“三大集中”微改革,解決當前企業發展中的“堵點”。同時,繼續在“國有資產租管一件事”平臺上發力,打造更加透明高效的資產管理模式,讓每一筆資產都能清晰可見。
“多跨合作是我們盤活國有資產的重要路徑。”張濤說,萬盛經開區堅持開放導向,積極探索創新改革合作共贏新模式,深化與央企、市屬國企的合作,通過“三企”聯動模式,優化國有資產的盤活和重組,進一步提升資產效益,實現資源的有效盤活。
隨著一處處閑置國有資產“枯木又逢春”,一塊塊閑置土地舊貌換新顏,萬盛大地上的“閑”資產在不斷“忙”起來。
閑置資產,不僅實現了“重生”,更成為萬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記者 婁亞梅 肖貴平)
責任編輯: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