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林地資源春水 石柱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新模式
2024-10-23 20:12:24 來源: 華龍網
華龍網訊(陸丹)地處武陵山區腹地的石柱縣橋頭鎮瓦屋村,林地資源豐富,如何利用好林地資源、拓展好產業效益,成為該村林業產業發展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近日,華龍網記者從石柱縣橋頭鎮獲悉,瓦屋村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一場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規劃先行 “五化”聯動促林改
近年來,瓦屋村搶抓“萬企興萬村”行動實施契機,深入探索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發展新路徑、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新模式。
據了解,橋頭鎮黨委、政府從鎮級層面進一步整合林業資源,科學規劃布局瓦屋村林地產業發展方向、林下經濟發展場景,其中,將瓦屋村韭菜坪6000畝可利用林地向社會發布,以優質資源引商聚商;科學編制《橋頭鎮鄉村振興總體規劃》,實現意向企業投資計劃與特色產業規劃高度契合。
同時,橋頭鎮聯合鎮內全部7個村社集體經濟,組織建立鎮級鄉村振興發展平臺“千年橋頭綠色發展有限公司”;投資開展韭菜坪產業道路新建、森林撫育與造林等美化項目;精準招引邀請市級中藥材種植龍頭企業重慶硒旺華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發展林下種植天麻產業,量身配套50萬元基礎設施項目。
林地確權 鎮村協調促和諧
在瓦屋村雙坪組,一起林權糾紛積怨已久。因林地流轉金未支付完全和國家林地生態效益補助金分配等問題,原流轉方與瓦屋村雙坪組村民產生了長達12年的矛盾糾紛,牽涉流轉林地、荒坡荒地共6000畝,這片林地也因此長期荒廢。經橋頭鎮黨委、政府牽頭調解后,矛盾雙方達成一致,成功調處了這起跨時較為久遠、矛盾較為復雜的林權糾紛事件。
據了解,為促進林木資源的充分利用,推動林下經濟的順利發展,實現生態效益的有效轉化,橋頭鎮黨委、政府以破解林權糾紛歷史遺留問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關鍵突破口,牽頭破解重點林地糾紛難題,成立問題協調專班,依托“林長制”工作體系,組織村集體、林地流轉企業、涉及群眾多次召開協調會。

“我們引導基層黨員干部干在前、走在前,帶領村民、在橋企業、村集體成功走出了一條深化林權改革、產業實現振興、群眾增收致富、生態價值轉化之路。”橋頭鎮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該鎮黨委已組織16次院壩會、現場會、調解會,就“流轉企業心里怎么想”“群眾利益怎么保障”“未來發展怎么破局”等深入磋商,做通群眾思想工作,擴寬林地發展思路。
利益聯結 村企帶動促共富
如何拓展產業效益,是瓦屋村林業產業持續發展要突破的關鍵。據悉,近年來,瓦屋村積極開發集群型“林業+”融合發展業態,林下種植黃連、連翹、白部等中藥材150畝,流轉林地發展石斛2畝,培育森林人家12家,建成森系康養特色民宿8家。
同時,瓦屋村通過建立利益聯結、村企共享的林地產業發展模式,拓寬群眾參與增收致富發展空間。以林下天麻種植產業為例,原流轉方、瓦屋村雙坪組村民共同分攤林地流轉費、木材費,當地村民30—40人實現季節性務工;瓦屋村集體以生態資源、管理服務等作價入股,參與企業經營收入的固定分紅,拓寬集體經濟收益渠道;橋頭鎮通過發展林產經濟,推動林旅融合產業發展。

此外,橋頭鎮創新探索成鏈型林業養殖產業,由市委宣傳部幫扶集團駐鄉工作隊牽頭,該鎮發展林業生態養雞1.1萬只,其中,瓦屋村900余只,出欄后全部由幫扶集團職工購買,預計年產值130萬元,全鎮參與農戶526戶,戶均增收2686元。

據了解,下一步,橋頭鎮瓦屋村將繼續先行先試,加強黨建統領,充分尊重農民群眾主體地位,以“萬企興萬村”行動為契機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市場主導地位,大力發展林產經濟上臺階,以林旅融合發展為新路徑,探索林權制度改革新突破,實現惠民強企善治新成效,力爭助力早日建成全市鄉村振興橋頭。
責任編輯: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