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經開區:鄉村產業齊發力 振興發展潛力足
2024-09-19 11:05:50 來源: 華龍網
華龍網訊(通訊員 戴鑫)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只有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發展,才能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能。
近年來,萬盛經開區積極鼓勵引導各鎮村充分挖掘農業資源和自然生態優勢,聚焦食用菌、獼猴桃、茶葉、蜜柚等特色產業,培育壯大特色種養、鄉村旅游、休閑農業,通過政策扶持、改進種植技術、優選農業品種等舉措,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產業發展之路,為鄉村振興開啟了“新引擎”、激發了“新動能”。
立足資源優勢謀劃特色產業
在叢林鎮綠水村,一座座標準化菌菇大棚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鄉間,各類菌菇長勢喜人,經當地種植戶采摘后運往各地,成為食客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太陽才剛剛升起,綠水村食用菌種植戶張書容已結束當天的采摘,背著一大背簍平菇從大棚回到庫房。她介紹說,她家種植有平菇、香菇等10余個大棚,日產七八百斤,主要銷往重慶中心城區。因為品質好,近期以來每天都有客商上門收購,村民種的食用菌都不愁銷路。
叢林鎮食用菌生產歷史悠久,規模龐大。一直以來,該鎮以食用菌產業作為優勢特色產業加以培育,依托區位、資源、氣候優勢,引進了一批食用菌生產企業,打造特色顯著、競爭力強的食用菌品牌,持續推動食用菌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造鄉村振興的產業支撐點。
關壩鎮田壩村食用菌種植基地同樣生機勃勃,小傘狀的金松茸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個頭飽滿、均勻開傘?!?023年10月,基地竣工投用,我們種植了金松茸這個新品種,菌蓋顏色呈金黃色,口感鮮甜、脆爽?!碧飰未迨秤镁N植基地相關負責人說。
去年以來,萬盛經開區投資825萬元在關壩鎮、南桐鎮、石林鎮、金橋鎮和黑山鎮建設食用菌種植基地,持續做大做強做優食用菌產業,積極推進食用菌產業工廠化、標準化、綠色化發展,食用菌產業發展迅速成勢。目前,這些食用菌基地均竣工投用,標志著萬盛經開區食用菌全產業鏈打造初步成形。
食用菌產業的蓬勃發展只是萬盛經開區積極推進產業發展的縮影。
青年鎮的“滴翠劍名”茶葉、黑山鎮的獼猴桃、萬東鎮五和村的黃花梨、關壩鎮涼風村的生態魚……近年來,萬盛經開區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實施優勢特色產業培育行動,聚力打造“一主兩輔”,通過投入真金白銀、落實優惠政策等,加快提升產業能級,積極探索產業發展新路徑,推動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賦能鄉村振興。
全域布局促進優勢農業增產增效
“巍巍群峰滿眼綠,遍地茗茶溢馨香?!标柎喝?,走進位于青年鎮板遼村的重慶翠信茶業生產基地內,茶樹成排延伸,像五線譜般跳躍在“茶梯”上;縱橫交錯的生產便道,將一片片茶林連在一起;殺蟲燈、黃板、捕食螨等綠色防控病蟲害設備一應俱全,一幅規范有序的現代化農業圖景躍然眼前。
如此景象在萬盛的茶山隨處可見。目前,萬盛經開區有種植茶葉1.6萬畝,有商業茶葉基地8000畝、精品示范茶園800畝、散戶茶園2600畝,形成了“茶香苗寨”“雪芽映塔”“湖清茶濃”“板遼問茶”“名貴青春”5個獨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觀。
萬盛經開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萬盛自然條件優越,生態環境良好,適宜茶葉生長,有著悠久的茶樹種植傳統和燦爛的茶葉文化,是全市茶葉生產基地和名優茶產地。近年來,該區立足區情,鞏固提升茶產業效益和規模,在政策扶持、標準化茶園建設、龍頭企業培育、品牌打造與市場開拓等方面不斷發力,大力發展茶葉生態富民產業,走出了一條生態與經濟雙贏的發展之路。
不只是茶香四溢,放眼萬盛,從城區到高山,從城周邊到邊遠地區,山地上刮起的特色農業“生態旋風”,吹出陣陣蔬菜花果香。
近年來,萬盛按照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培育和標準化生產思路,大力實施優勢產業提升計劃和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加強“一村一品”建設,重點培育食用菌、獼猴桃、茶葉等農業優勢產業;大力發展“兩品一標”農產品,打造一批萬盛出口農產品品牌;從農業標準化生產入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追溯體系,牢牢守住農產品質量安全底線,推進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在一系列有力舉措下,該區農業綜合素質邁上了一個新臺階,正逐步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興一個產業,活一片經濟,富一方群眾。2023年,萬盛經開區累計發展食用菌、獼猴桃、柑橘、茶葉等特色優勢產業10萬余畝;培育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309戶,輻射帶動1.6萬戶農民增收致富;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激活農村集體資產860萬元,盤活閑置土地、林地、果園等資源7500畝,增加村集體經營性收入380萬元,帶動農民增收78萬元,全區56個行政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3592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年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達100%,全區農業增加值實現13.96億元。
農文旅融合賦能產業發展
每年陽春三月,萬東鎮五和村,一簇簇白色的梨花綴滿枝頭,美不勝收,千余畝五和梨園游人如織。
梨花盛開期間,五和村還舉辦了“五和梨花文化旅游節”,戲曲大咖梨園唱戲,為鄉村美景注入文化韻味。
“戲曲元素和旅游相結合,能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蔽搴痛妩h總支書記周冬勤介紹,五和梨花文化節已經舉辦了十一屆,一方面,通過以花為媒,以節會友,以戲攬客,打響了五和村鄉村旅游的新名片;另一方面,舉辦采果節、興辦農家樂等,形成了集旅游、文化、體驗于一體的“文農旅融合”田園觀光綜合體。該文化節獲評了“重慶十大最具影響力鄉鎮節慶”“重慶十佳賞花踏青勝地”“重慶市戲劇家活動基地”稱號。
金橋鎮尚古村落景區植入文化元素后,更顯靈氣和神韻。
“在城市待久了,很懷念農耕生活?!苯?,市民韓佳穎一家專程到尚古村落景區體驗農耕的樂趣。
尚古村落農耕文化體驗園建有農耕文化長廊、農耕文化展覽館、農耕體驗梯田等觀光體驗區。在農耕文化展覽館內,陳列了農耕器具、生活用具、民俗文化傳承道具2000余件,并專門針對城市游客推出了打谷、推磨、挖藕、捉魚等農事活動。
“我們保留了傳統農耕生產工具,希望向游客傳遞一種文化理念。”金橋鎮旅游辦負責人游敏說,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越來越多的人離開農村,農耕文化面臨被遺忘的境地。農耕文化體驗園留住了鄉愁,讓年輕一代通過體驗農事活動,傳承農耕文化。
“農文旅融合”的關鍵在于對本土優勢資源的深度挖掘,是精神、物質文化元素與旅游產業的有機融合。
萬盛依托豐富的人文資源,通過旅游實現文化深度挖掘,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將旅游節會、特色節慶、民俗文化相結合,舉辦五和梨花文化旅游節、中國·西部菌谷風箏節、“夜萬盛·潮生活”美食文化節、金橋山貨節、苗族踩山會、萬盛黑山谷音樂季等節慶活動,通過文藝展演、文化體驗、消費娛樂,吸引區內外游客聚在一起,共同享受節日的歡樂、交流民族文化和情感。
近年來,萬盛先后榮獲全國資源型城市旅游轉型發展試點區、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等殊榮。阡陌間,遍布著一處處家庭農場、濕地公園、山城步道等旅游“打卡”景點,鄉村振興正在全面推進,為村民傳遞致富希望。
責任編輯: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