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新使命?區縣談落實”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十二場)丨重慶材料產業“第一區” 涪陵是如何煉成的?
2024-07-24 13:38:02 來源: 華龍網 聽新聞
華龍網訊(記者 李黎)先進材料是重慶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中的萬億級主導產業集群之一,也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產業。2023 年,涪陵材料產業產值達1204 億、占全市1/5、居區縣第一。
涪陵為何能成為重慶材料產業“第一區”?今(24)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扛起新使命 區縣談落實”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華龍網記者獲悉,涪陵從抓龍頭、建集群、強支撐、優環境四個方面發力,推動先進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

抓龍頭 引領產業升級
龍頭企業是產業集群的核心引擎。在涪陵,華峰、萬凱等企業已成為推動材料產業發展的中流砥柱。
走進涪陵區白濤新材料科技城,全球最大己二酸生產企業華峰化工的生產線上,白色的己二酸產品從這里源源不斷銷往全球。
2010年落戶涪陵的華峰集團,目前已在涪陵建有華峰化工、華峰氨綸、華峰鋁業、華峰新材料、華峰聚酰胺、華峰錦綸纖維等9家子公司,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產企業和單體最大的氨綸生產基地,多個產品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今年有望實現產值400億元。
萬凱集團同樣不容小覷,作為PET材料領域的佼佼者,其產品遠銷100多個國家,是西南地區唯一一家食品級PET供應商,填補了西部食品級PET瓶片的產能空白。萬凱現有產能180萬噸,年產值超150億元,隨著四期、五期項目的建成,產能將達 340 萬噸,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PET生產基地。

建集群 促進協同發展
獨木不成林,單弦難成曲。
涪陵區深知,要實現先進材料產業的持續發展,必須構建完善的產業集群生態。為此,涪陵區瞄準化工新材料、動力電池和汽車輕量化材料、前沿新材料三大產業賽道,精心布局了聚氨酯樹脂、氨綸等11條產業鏈,通過上下游企業的緊密合作,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萬凱的成功案例便是集群效應的生動體現。該企業不僅填補了西部食品級PET瓶片的產能空白,還通過產業鏈上下游的貫通,推動了整個聚酯產業的蓬勃發展。而華峰集團則正加快推進功能性新材料項目,進一步鞏固其在尼龍66全產業鏈的領先地位,并向下游紡織產業延伸,構建起更加完整的產業鏈條。
依托華峰、萬凱新材料等龍頭企業,涪陵實施精準招商、以商招商,著力提升產業鏈發展能級。短短幾年時間,涪陵先進材料產業已聚集了50余家規上企業。

強支撐 突破技術瓶頸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依靠科技創新。
為此,涪陵區加快建設研究院、中試基地等創新平臺,集中力量攻克關鍵技術難題,推動更多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建峰丁二酸中試項目的成功,是涪陵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一個碩果。該項目突破了關鍵催化劑的合成技術,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實現了規模化生產,打破了國外壟斷,為合成塑料、橡膠、染料、醫藥等多個領域提供了重要原材料支持。
據悉,近幾年,涪陵大力鼓勵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向專精特新發展,涪陵高新區已建成智能工廠7個、數字化車間34個,市級綠色工廠12個、國家級綠色工廠4個。

優環境 培育一流生態
優質的營商環境是企業發展的沃土。華龍網記者了解到,涪陵在基礎建設、平臺打造、要素保障、助企紓困上持續用力,打造一流生態。
以蓬威石化為例,在該企業受設備老化、原材料上漲等影響被迫停產后,涪陵區政府積極協調資源,幫助企業籌集資金實施節能技改,推動企業今年6月成功復產“東山再起”。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涪陵區提供資金5835萬元,為企業節約融資成本200余萬元;落實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專項支持科技創新4億元、制造業發展5.15億元。
“今年,我們不僅要開展營商環境第三方評估,還將開展企業評價部門單位活動,把‘服到位、零距離’的營商環境落到實處。”涪陵區委書記黎勇表示。
責任編輯:徐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