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論場 | “車路云一體化”站上風口 重慶如何搶占先機
2024-07-19 06:00:23 來源: 華龍網 聽新聞

日前,工信部等五部門公布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名單,首批20個城市中,重慶榜上有名。
這既是肯定,也是期望。相比其他城市,重慶從2022年就開始布局“車路云一體化”建設,構建“車、路、云、網、圖、安”全產業生態體系。今年6月,首批“車路云一體化”智駕小車便已在重慶高新區投用。
智駕小車,與當下的無人駕駛汽車是否相同?答案是否定的,“車路云一體化”,瞄準的不僅僅是單車智能,而是一種網聯生態體系,未來將帶來覆蓋燃油車在內的各種智能等級和各種能源形式車輛的變革,是引領世界汽車發展的中國方案。
而重慶,有望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新階段——
“聰明的車”跑上“智慧的路”
回想十幾年前,大馬路上跑的幾乎都是燃油車。
短短數年間,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我國產銷量連續9年位居全球首位。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延續了良好的發展態勢,銷量達到494.4萬輛,同比增長32%,市場占有率達到35.2%,預計全年有望達到1150萬輛。
近年來,重慶也以“新能源”為新引擎,“換道超車”,時隔8年汽車產量再次重回“汽車第一城”。
如今,隨著“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加速落地,無人駕駛車輛進入商業化試點運營,蘿卜快跑更是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在西部車網(重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部車網”)總經理游紹文看來,此次“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意味著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以前,國家在各地搞車聯網先導區、自動駕駛示范區,體量相對較少;現在,以城市級為試點,探索“車路云一體化”,將帶來更多的規模化效應,探索出各種商業模式。
游紹文解釋,與單車智能不同,“車路云一體化”相當于是在單車智能的基礎上構建了一套基礎設施賦能體系,是一套全新的架構和系統。在“車路云一體化”的體系下,能夠賦能L0到L4級的所有車輛。通俗來講:不僅僅是造整車,更是在育場景,推動車城協同發展。
比如,在車端,針對不同智能化等級的車輛,設計不同的協同感知、決策服務、為單車智能駕駛賦能,讓車輛懂路、路懂車,系統更聰明。
在路端,即場景越來越豐富的路,通過低延時、高精度的多傳感器融合系統以及邊緣計算單元、車路云通信系統部署,形成實時感知路況的“千里眼”,讓道路更聰明,服務廣泛應用場景。
在云端,即服務能力越來越強大的云,建成全國領先的云控基礎平臺,匯聚所有車輛與道路系統的數據,還有各類智能算法,通過近百個分級共享接口,把數據和能力提供給應用生態建設的各種場景的應用系統,支持自動駕駛、交通管理、智慧城市等應用實現。
不難看出,未來,不僅僅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即使是傳統車輛,也可以搭乘智能化、網聯化、數字化的東風,為出行帶來更好體驗。

新方向——
汽車將變成“多功能”載具
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疊加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為未來出行帶來了偌大的遐想空間。
自動打輪、擺正,穩當跟車、等紅燈,主動避讓行人、非機動車,如同一位“老司機”……今年6月,重慶投用的首批“車路云一體化”智駕小車,正在試運營階段,在科學城就可以體驗。
通過“長安智慧出行”小程序一鍵下單,智駕小車就會自動前來接你。行駛過程中,中控臺的屏幕上,顯示著車路云協同感知信息,除周邊的行人、車輛模型,還有一條參考云端協同決策信息的車輛規劃行駛軌跡。
這款智駕小車,是由西部車網和長安車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出。西部車網是央地聯動建立的重慶智能網聯汽車市級運營平臺公司,同時也是“中國方案+”生態服務商和中國“車路云一體化”運營示范平臺。
按照計劃,今年年內,長安車聯科技將在西部科學城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內,分批投放長安多品牌自動駕駛產品,用于自動駕駛接駁場景探索。

當然,不僅僅局限于類似專車的自動駕駛接駁場景。未來,通過“車路云一體化”建設,城市道路更智慧、更通暢,汽車也將變成一個多功能的載具,更智能、舒適,能更快更安全地將人送達目的地。
比如,車可以是娛樂空間,兼顧出行和游玩,前往目的地的途中非但不用自己開車,還能玩游戲、看電影、唱K等。
再如,開展商務活動,可以在公司門口叫一輛帶會議室的自動駕駛汽車,行駛途中在車里開會、頭腦風暴等。
亦或,是做商業的,可以改造一輛貨車,開一家移動咖啡小賣場,也可以改造成一個露頂的觀光車等。
在游紹文看來,“車路云一體化”相當于打造一個共享平臺、數字底座,無論車殼子怎么變化,都能接入這個體系,實現擴展的智能駕駛。

新成果——
賦能改造傳統車輛數量全國領先
其實,在“車路云一體化”建設方面,重慶的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智能網聯汽車普及云平臺是走在全國前列的。
早在2022年,李克強院士團隊就來到科學城高新區,提出“車路云一體化”方案,與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管委會攜手,采用“院地共商共建”的模式,共同成立西部科學城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以下簡稱“西部智聯”)。
自成立以來,西部智聯成功孵化14家智能網聯汽車相關企業,且已聯動長安汽車、賽力斯等頭部企業,與中信科智聯、中國汽研、招商車研等行業機構形成深度合作。
“現在已經建成一套全國領先的云控基礎平臺加9個生態共建的網聯應用平臺,成功接入上千輛各類車輛。”西部智聯總裁褚文博說。
不僅如此,目前,重慶擁有三個示范區,重慶高新區、兩江新區、永川,已有智慧路口超500個,覆蓋城市道路超700公里,直連通信智能網聯汽車,包括賦能改造后的傳統車輛近6000輛,全國領先。
接下來,西部智聯將結合“數字重慶”的推進,整合各方資源,構建市級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數字底座,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標桿。

新未來——
三年內有望覆蓋人口超1100萬
技術儲備,加上一定基礎設施,接下來自動駕駛應用場景的擴大無非是時間問題。
西部智聯云控首席專家杜孝平教授表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車路云一體化”的發展已經由關鍵技術攻關、示范驗證進入到規模化應用和商業化落地階段。
此次我國在20個城市進行“車路云一體化”試點,一方面是對智能網聯汽車新功能新車型的促進,網聯功能可增加新功能,也能對現有單車智能駕駛功能進行擴展,使得更安全和高效,還能形成低單車成本下網聯自動駕駛的新車型,用戶多個選擇,促進普及。
另一方面,對存量車,可進行智能網聯后裝改造,云端“老司機”服務駕駛員,賦能現有運營車、私家車,打開存量市場,讓用戶快速受益。
“目前,重慶的‘車路云一體化’建設,接入的數千輛汽車,幾乎覆蓋了所有類型的車,不僅有新款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如無人駕駛物流車、無人售貨車,還有傳統的車輛,諸如私家車、公務車、公共交通工具等。”西部車網有關負責人表示,現在就是接入量的問題,一方面是傳統汽車改造的成本還比較高,另一方面車對路端的依賴,智慧道路的覆蓋面還不夠廣。

據了解,對于“車路云一體化”落地,西部車網計劃到2026年底,在重慶中心城區加永川區超5000平方公里范圍全域試點,打造可持續發展的“車路云一體化”標桿城市,實現系統架構與標準統一,形成完整服務能力,探索分板塊商業模式;服務車輛數超100萬輛,覆蓋人口超1100萬。
智聯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是重慶“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的3大主導產業集群之一。如今,重慶無論是在整車企業、零部件配套、應用場景拓展,都已具備良好的基礎,相信不久的未來,“車路云一體化”的試點將會給更多車輛,無論是新能源汽車、還是傳統燃油車,帶來更多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縱觀當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正以蓬勃的姿態迅猛發展,智慧出行,未來可期!
華龍網記者 梁浩楠/文
責任編輯:伊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