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渝論 | 活化鄉土文化展示山城農村新風采
2024-06-16 06:00:00 來源: 華龍網 聽新聞
近日,50余名來自歐洲的民俗文化專家來到重慶酉陽,走進龔灘度假區和桃花源景區,通過賞美景、觀民俗、品美食等環節,沉浸式體驗土家文化和風土人情。有著“烏江畫廊核心景區和璀璨明珠”美譽的龔灘古鎮,向游客們展示了一幅動人的水墨畫卷。游客們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巷道上,參觀了西秦會館、永定成規碑、川主廟等歷史遺跡,并親身體驗了土家長桌宴、游烏江畫廊等項目,獨特的文化魅力讓大家贊不絕口。
鄉土文化是鄉土中國的根,是農耕文明的源泉。鄉土文化不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鄉村建筑、鄉村風貌、生產工具,還大量體現在鄉規民約、鄉村民俗、非遺手工、風土人情等,是在農業生產和生活中長期積累并形成的道德情感、社會心理、風俗習慣、行為方式的總和。要讓鄉土文化成為鄉村振興的靈魂,挖掘、繼承、創新優秀的鄉土文化意義不凡。
優秀鄉土文化傳承,應充分挖掘內在價值。不要以為搞幾個鄉村雕塑,或者是在墻上寫點標語、繪制點風景,就是鄉土文化了?,F實當中,不少地方耗費巨資修建的村史館、博物館門庭冷落,幾近成為擺設。鄉土文化的挖掘到底難在哪里?先要考慮區位特征和文化資源,只有一村一策、以點帶面,才能讓鄉土文化有源可溯。在酉陽桃花源景區,游客們深入了解了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體驗了一把古人隱居的生活。在這里,游客們品嘗土家米酒,欣賞木葉吹奏表演,還與土家兒女一起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土家擺手舞,最大限度地感受了重慶鄉村風貌,滿足了游客對“鄉土”的追憶和精神需求。
活化利用鄉土文化,有助其綻放魅力光芒。以文化產業發展帶動鄉村與世界聯結起來,既可以豐富鄉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農民文化素養,又可以塑造鄉村文明新風尚,讓物質和精神生活都富起來。有的鄉村通過發展農文旅,培育鄉村旅游非遺研學、體育康養、自駕車露營等新型業態,形成了展示鄉土文化與現代化鄉村旅游一體的活化體系;有的地方利用民間手工藝,不斷豐富鄉村文化的重要載體;有的地方注重加強對鄉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培育和支持,并充分發揮鄉土文化“頭雁”作用,為鄉村民間手工藝找到了綻放光芒的舞臺。多通過鄉土文化項目設計,開展豐富的互動式體驗,更加有助于鄉土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以創新為抓手,使鄉土文化“火”起來。鄉土文化不僅要活起來,更應火起來,才有助鄉土文化樹大根深、枝繁葉茂。有些鄉村,邀請文化名人進鄉村,激活鄉村文化因子,指導鄉親們開展各種文化活動,讓更多人了解鄉村厚重精彩的鄉土文化;有些鄉村將鄉村文化融入到旅游產品的設計中,在滿足都市人的物質需求和精神、審美需求的同時,讓鄉土文化成為有溫度有品質的IP,打造富有鄉土特色的文化作品和文化品牌新亮點,轉化為人們新消費的亮點焦點,讓鄉村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
活化傳承鄉土文化展示農耕新風采。梳理鄉土傳統文化、民俗文化資源,加強對鄉土文化的保護傳承,并賦予其新時代內涵,鄉土文化才能成為美麗鄉村建設、農民增收的新業態和新亮點,為鄉村振興帶來美好前景。
作者:陳群(巴南區)
責任編輯:邵煜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