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返航!上分!重慶攜西部兄弟奔向萬噸航運新時代
2024-05-18 09:28:53 來源: 華龍網 聽新聞
嘟——江津珞璜港汽笛聲響起,重慶首艘萬噸海輪“創新5號”開始返航,行至長壽碼頭,裝載重鋼出產的鋼板。
重慶舟山,見證了“山”與“海”的牽手,創造了江海聯運新的可能。
舟山港,全球第一;重慶港,世界第36,后者難能可貴之處在于——僅是一個內河港,卻超越了很多海港,足見區位之優和運能之大。

牽一發而動全身。
重慶作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不僅要做好自身發展,還肩負著幫西部兄弟省市“出貨”的使命。
一個巴掌拍不響。
舟山也需要深入內陸,通過強強聯合,實現長江黃金水道與海港的“雙向奔赴”,實現雙贏發展。
4月下旬召開的“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要求重慶“奮力打造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內陸開放綜合樞紐”,5月中旬,萬噸海輪就成功來渝完成首航。與其說這是巧合,不如說是必然。
讓我們通過重慶五大港口,讀懂一艘萬噸船激活的千億級蝴蝶效應。
江津港
消費工業+上游集貨
江津珞璜港,是“創新5號”首航最后一站,也是此次海外“帶貨”目的地。
作為重慶經濟強區,江津消費品制造發達,該區形象地以“一桶健康油、一包調味品、一張生態紙、一瓶文化酒、一籃富硒菜”來描述千億級消費品工業的發展圖景。
原材料進來,高附加值消費品出去,一進一出,江津又激活了港口物流。
今年一季度,珞璜港完成吞吐量182.4萬噸,同比增長12%。

江津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華龍網記者,珞璜港是集“水公鐵”多式聯運為一體的綜合物流樞紐港口,占地面積1050畝,碼頭規劃岸線700米,建有4個5000噸級直立式泊位、1個下河泊位、16條鐵路作業線,常年可靠泊作業5000噸級船舶。
同時,珞璜港也是距離西部陸海新通道主通道(中線)最近的港口,通過6公里鐵路專線,穿越中梁山,連接小南埡鐵路物流中心,實現水鐵無縫銜接,輻射云貴川陜等地區。
“沒想到,我們5000噸級的泊岸,能夠靠泊萬噸級大船!”珞璜港相關負責人感嘆道,隨著“噸位”的倍數級突破,江津不僅能夠大幅提升自身運力,同時也可為上游港口擴能并向江津中轉提供新的支撐。
畢竟,珞璜港一次性可堆存干散貨200萬噸、件雜貨50萬噸、集裝箱2萬標準箱,“創新5號”的到訪,將所有“可能”變成了江津“真的能”。
果園港
標箱快運+整車運輸
盡管“創新5號”此次沒有靠泊重慶最大的果園港,但早已在它的計劃中。
重慶在和舟山以及兄弟省市共商航線時,首先想到的就是果園港。
果園港設計年通過能力可達3000萬噸,其中集裝箱200萬標箱,散雜貨600萬噸,商品滾裝車100萬輛,鐵水聯運規劃設計年通過能力650萬噸。項目主要分為三大功能區:一是鐵路以南的港口功能區,占地3500余畝,包括16個泊位(其中:200萬TEU吊裝能力的10個集裝箱泊位,600萬噸裝卸能力的4個件散貨泊位,100萬輛通過能力的2個商品滾裝車泊位及120萬平方米的堆場);二是鐵路以北的綜合倉儲物流區及相關配套設施工程,占地1200余畝,建設住宅與綜合辦公樓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建設倉庫建筑面積40萬平方米;三是進港專用鐵路工程,雙線10公里,占地500余畝,站場裝卸線13條(主要貨物有散貨、件貨和集裝箱等),形成龐大的鐵水聯運體系。

重慶市物流辦相關負責人透露,果園港與世界最大的集裝箱港口上海港合作后,標箱運輸提升明顯,去年共發運滬渝直達快線1302艘次。
重慶和上海都是汽車制造頭部城市,因此,果園港也起到了“渝車去滬”和“滬車來渝”的“擺渡”作用。
“隨著’創新5號‘的成功首航,重慶一家造車新勢力已主動找到我們,詢問萬噸級商品車運輸船開行的可能性。”該負責人說。
作為中國內河規劃建設的最大的水、鐵、公聯運港,果園港毫無疑問會是重慶謀求萬噸級海輪常態化運行的首選港。
長壽港
鋼鐵產業+新材集運
“創新5號”首航帶了兩次貨,一是江津下貨,二是長壽上貨。
作為龍頭鋼企重慶鋼鐵的主場,這首萬噸海輪返航時,將長壽碼頭作為最主要的歇腳點。華龍網記者在現場看到,穿梭往復的大貨車,將重鋼造出的鋼材運上了“創新5號”,盡管吊機一直沒停地工作,但半天下來,半個艙室都沒裝滿,可見萬噸海輪“胃口”夠大。
“估計還得裝個一兩天,才能’吃飽了‘再走。”船員們覺得此行所獲頗豐。

不只是“出項”,重慶鋼鐵對“進項”物流也很渴求,這是因為生產所用的鐵礦石和煤炭依賴進口,萬噸級大船的到來,為其帶來新的可能。
隔江相望的中國石化集團重慶川維化工有限公司,同樣很依賴長江黃金水道。
作為在重慶成長起來的央企,川維化工占中國出口歐洲聚乙烯醇總量的80%,產品暢銷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川維化工公司長江危化品碼頭,“油化聯動”已常態化運行。
川維化工、化銷華中和油品銷售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整合船舶資源,促成了中國石化內部“油化聯動”,油品銷售公司油品船舶上行抵達重慶卸貨后,返程在川維物流碼頭運載甲醇產品返回下游。
重鋼和川維化工兩大巨頭,支撐起了長壽港口運輸的主骨架,萬噸級海船的成功“帶貨”,則為該區打造新型港口集群筑牢了底座。
涪陵港
百億集群+烏江樞紐
“涪陵有六大百億級企業,個個都是我們的客戶。"民生物流有限公司項目物流部經理施琳峰說。
作為重慶經濟強區,涪陵工業基礎雄厚,港口運輸同樣發達。
涪陵臨港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華龍網記者,涪陵坐擁長江和烏江兩大水上干道,成為大宗物資運輸和大型要素型企業挑選區域中心的首選地之一。

截至目前,已有六家百億級企業,即將培育出一家新的百億級企業。
這些大塊頭企業有個共同的特征,就是依賴港口物流,無論造鋼筑鋁,還是提煉新材料,產能都以萬噸計。
站在涪陵港背后的,正是這些自帶產業鏈的百億級企業。
如果說“創新5號”萬噸海輪造訪,激活了重慶千億產業,那么這個說法就有點保守了,光是涪陵六家百億企業,就能“一進一出”完成這樣的貨值。
貨值高,也為民生物流這樣的頭部物流企業帶來了增量。施琳峰表示,公司旗下有40艘貨船,每一天,長江上都有“民生輪”奔波的身影,“重慶貨”更是如此。
目前,貴州正在提升烏江航道的航運條件,實現“貴貨”入渝出海,而交匯點正是涪陵。不只如此,涪陵還和四川廣安港和廣元港牽手,實現港口間的“干支聯動”,從航運的維度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萬州港
能源礦產+川貨出海
無論寬度還是深度,萬州港都是重慶港航條件優勢突出的那一個。
作為庫區的樞紐城市,萬州對周邊地區形成了較強的輻射帶動作用。達州鋼鐵,就是將萬州新田港作為“母港”,陜西煤電也取道萬州,四川成都更是直接出資參與了新田港的建設,將其打造為重要“出海口”。
深水良港,也為萬州產業招大引強提供了保證。
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和萬州天然良港,重慶市博賽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將百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落在了萬州。

九龍萬博新材料屬于典型的“大進大出”產業,需要從全國乃至全球配置原材料資源。譬如,生產所需的原材料鋁土礦,主要來源為圭亞那、加納、澳洲等,通過海運+江運的方式到萬州。
“創新5號”的到來,讓萬州產生了新的想法——原來,海船也可以“一站到底”直達萬州港,節省了時間也節約了“大船換小船”的轉運成本。
萬州新田港是“創新5號”訪渝的首站,舟山港就是深入考察了這里,最終敲定與重慶“海船直達”的合作意向,隨著萬噸巨輪成功往復吃水更淺的江津碼頭,萬州也就更有信心將萬噸海輪直航的接力棒傳下去。
【記者手記】
重慶雖是山城,卻是全國工業門類最全、工業總產值前四的城市。歸根結底,是因為重慶人敢想敢干。
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筆電產業鏈和貿易鏈,都是重慶“先行先試”探索出的新路徑。這一次的萬噸海輪入渝,重慶人再次發揮了極致想象力,克服了重重困難,將夢想“搬”進了現實。
舊的生產秩序是用來顛覆的。
隨著船型創新、萬噸輪可行,重慶通江達海有了新的打開方式,思路一變,天地更寬。
華龍網記者 羊華 李燊/文
責任編輯: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