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縣觀察丨古橋側畔有人家 美麗庭院在璧山
2024-03-18 07:00:01 來源: 華龍網 聽新聞
在重慶市璧山區八塘鎮前進村,有一座市級歷史建筑——蹬子坪橋。
石橋古樸滄桑,橋下溪水潺潺,橋的這頭是村社人家,橋的那頭是萬畝良田。
當地村民介紹,20世紀60年代,這座17跨條石板結構的石橋修好后,主要用作農田交通運輸,方便了來往耕種的群眾。
而如今它為當地的鄉村美景增加了一抹地域特色,從此“石橋人家-巴蜀美麗庭院示范片”的鄉韻便有了讓人印象深刻的注腳。

近日,重慶市第二批15個“巴蜀美麗庭院示范片”項目已基本完工,進入收尾階段。前進村的“石橋人家-巴蜀美麗庭院示范片”也初見雛形。
正值油菜花盛開的時節,華龍網記者在這里看到,整潔寬敞的鄉間小道,一棟棟錯落有致的庭院掩映在青山綠水間,村民笑臉盈盈,來往的游客也多起來了……

古橋側畔 鄉韻悠悠繞宅舍
“門前大橋下,游過一群鴨,快來快來數一數,二四六七八……”
在前進村,兒歌中的畫面不再是遙遠的回憶或者充滿鄉愁的幻想,而是眼前實實在在的風景。
踏過滄桑青苔的石板橋,油菜花的芬芳引來蜂蝶翩翩起舞,游客在花叢中打卡拍照,玩累了就在村里的咖啡廳坐一坐,嘗嘗當地的農家菜。
“項目從去年啟動,有70多戶農戶參與了改造,到現在已經接近尾聲了。”剛看完一家農戶改造的效果,八塘鎮黨委副書記鄧定軒興致勃勃地向華龍網記者介紹,項目以農房品質提升、院落顏值提升、村落價值提升為目標,按照產村一體發展思路,結合鄉村旅游發展需求和地方文化特色,進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形成有山、有水、有河、有房的大地景觀,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
而之所以命名為石橋人家,是因為片區現存有蹬子坪橋、佛壽橋古石板橋兩座。
事實上,八塘鎮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道,境內有“秦巴古道”“軍塘文化”“青云碑林”“孝善建設”等歷史文化遺址,文化資源較為豐富,村民環境保護意識較強,村民精神生活豐富。
在建設中,如何一方面提升人居環境,增強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另一方面保持前進村的獨特鄉韻,吸引更多的游客。這也是基層干部們常常思考的問題。
“打造美麗鄉村,前進村乃至整個八塘鎮其實是有很大優勢和前景的。”鄧定軒說,除了區位優勢及文化底蘊,八塘鎮還有蔬菜種植和水果采摘兩大主導產業,資源優勢稟賦。
樸實無華的蹬子坪橋見證了一代又一代前進村人民的成長。如今,前進村變了,但是也沒變。
變的是錯落有致的農房煥然一新,基礎設施更加齊備,道路更加寬闊,景觀更加豐富,產業的發展前景更加廣闊。
沒變的是古橋、古樹、古井,還有淳樸的鄉風和濃濃的人情味兒。

咖啡店里 村里有了會客廳
村里的改造好不好,這個得問問村民和游客。
在前進村入村口,有一家亦念亦忘咖啡館,村里人都叫它“會客廳”,村民們覺得新鮮有趣,游客們玩累了可以在這里歇腳小憩。
“裝潢古樸雅致,一走進來,就好像置身于一個遠離喧囂的小天地,窗外的風景、這里的空間氛圍讓人放松舒適。”游客陳先生說道。
“這里原本是一所廢棄的學校,如今卻成了一個熱門的游客打卡點。”據前進村支書趙波介紹,“會客廳”建筑面積約307平方米,借鑒了“青瓦出檐長,穿斗白粉墻”等巴渝民居建筑特色,是集會客、會議、黨建、餐飲等多功能為一體的項目配套設施。
它的功能還不止如此,圍爐煮茶、咖啡配燒烤……作為園區核心區首個運營的商業場景,“會客廳”不僅豐富了游客的體驗感,還為片區帶來了人氣。

游客多了,帶來了經濟效益,村民心里也高興。
“農村嘛就圖個鬧熱。”黃仁富是村里帶頭做農家樂的返鄉居民,他的“黃家私廚”已經運營了一段時間。
“現在鄉村振興政策好,就回來發展,這幾天我家幾十年的房子也變漂亮了,房前屋后都改造了一番,環境弄好了,肯定來的人會越來越多。”
為了讓村民滿意,趙波以及同事們費了不少功夫。“前期有村民不理解,后期思想轉變過來了,配合度也高了。”
按照改造方案,根據房屋條件和村民意愿,農戶庭院改造有安居型、宜居型、樂居型三種類型,村民分別按照15%、25%、35%的比例出資共建。
“我們通過召開院壩會等形式,廣泛聽取了村民意見。”趙波介紹,在充分了解村民需求的基礎上,改造是“一戶一案”。另外,在出資方面,村民可以通過購買材料或投勞投工的形式參與。
值得一提的是,項目還按照村民的使用需求,增設雞棚、豬舍等改造。“在符合規定的情況下,盡可能滿足村民需求,號召村民共建自治。”
村民們不僅是美麗家園的建設者,更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和守護者。

云霧花澗 綠蔭掩映庭院美
其實,石橋人家這個項目并不是璧山區巴蜀美麗庭院建造的首次實踐。
早在2022年,緊鄰八塘鎮的七塘鎮就啟動了重慶市第一批巴蜀美麗庭院示范片項目——“云霧花澗-巴蜀美麗庭院示范片”的建設。
以七塘、八塘作為核心區域,重慶璧山區近年來圍繞藝術鄉建,培育并做靚“云霧花澗”品牌,著力推動萬畝彩色梯田等一系列鄉建項目,串珠成鏈形成農文旅產業集群,形成“吃住行娛購”全鏈路生態圈。
而在“云霧花澗”品牌的大藍圖中,八塘鎮的“云霧花澗-萬畝梯田”總占地面積約13000畝,耕地約一萬畝,也是大景區核心之一。
八塘鎮計劃,圍繞本地生態及農業,打造涵蓋都市休閑、親子游樂、民宿集群、科普展示、田園雙創等綜合功能區域,提升附近村民生活質量帶動收入,同時也為游客親近自然感受原生態山水景觀體驗新農村提供便利。
同時“石橋人家”的發展也將融入整個規劃建設中來,為此前進村正在不遺余力地完善基礎配套,提升留客能力。
趙波介紹,目前已經將村里9700多平方米的閑置土地規劃利用來打造民宿和農家樂。
下一步八塘鎮將結合當地資源稟賦,以千島梯田、云霧稻鄉、璧北智谷為定位,構建山地地形條件下“宜機、智能、全流程”的西部山地梯田示范區,并依托“云霧花澗”形成國家級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示范區,創新璧山未來“5+1產業融合發展”的美好生活示范標桿產業體系,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農文旅融合發展提供范例。
華龍網記者 王鈺
責任編輯:徐力超